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重引物PCR和异源双链毛细管电泳技术(heteroduplex analysis HA)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普通石蜡切片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用多重引物PCR扩增。利用双链异源技术进行毛细管电泳,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32例B细胞淋巴瘤中29例检测有克隆性重排,检出率90.65%。10例反应性增生病例均成多克隆性重排。结论在B细胞受体IgH和IgK基因克隆重排检测中,多重引物PCR及异源双链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样本来源便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等特点,可作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夏庆欣  庄兢  高阳  冯稳 《中原医刊》2011,(15):23-25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2例EAML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复习文献,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性评估。结果2例年龄分别为48、29岁,均无肉眼血尿,无结节硬化症;眼观:肿瘤位于肾脏内,肿瘤无包膜,均有出血、坏死;镜检: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可见核内包涵体,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瘤细胞弥漫性实性排列,呈浸润性边缘;2例均未见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图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Mela—A、CD68阳性,SMA和vimentin散在性阳性,CK、EMA、RCC、CD10均阴性。结论EAML是一种单向性分化的、缺乏AML经典形态的肿瘤,瘤细胞特异性表达HMB45可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易复发和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及肌动蛋白凝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GLN和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GLN、TAGLN2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GL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7%(54/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3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GL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均<0.05);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5%(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GL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 TAGLN蛋白表达与TAGLN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TAGLN和TAGLN2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AGL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TAGL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表达、TNM分期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视学原理,采用模板法,测定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表面积密度(Sv)。观察H.E.切片进行淋巴结癌转移计数,比较Vv、Sv、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淋巴结转移、癌实质体积密度(Vv)及癌巢的麦面积密度(Sv)中发现,Sv≤4.4的患者中,89.3%生存5年以上,Sv>5.5的患者中,82.5%死于5年以内。结论:癌肿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Sv值可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素,Vv、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肺癌手术方式的临床病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 3 98例肺癌根除性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①癌直接沿近侧支气管壁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多层面侵袭蔓延 ,分别占 9.3 %、2 1.8%与 68.9%。 96.4%的癌侵袭是发生在距瘤缘 1.5cm以内的管壁上。其侵袭距离与肺癌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②癌细胞经转移淋巴结间接侵袭近侧支气管壁外膜或软骨层 2 2例 ,其中N1者侵袭叶支气管壁 3例 ,N2 者侵袭主支气管壁 19例 ,以腺癌为突出 ,尤其低分化腺癌N2 转移率与侵袭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1,P <0 .0 1)。结论 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病理学原则是确保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 >1.5cm ;即使是周围型肺腺癌 ,也应重视淋巴结转移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并主动清除同侧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光镜、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细胞呈浆细胞样特征弥漫分布,胞浆嗜酸性或透亮,核大、偏位、深染。黏膜固有层及浅肌层见瘤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CK20、CK7、CK5、CK18、CD138、EMA(+),E-cadherin、p63、CD38、LCA和vimentin,S-100.Desmin,MyoD1(-)。结论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罕见,具有浆细胞样特征,需与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浆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人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测定78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α-catenin在78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均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46%和10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catenin在有淋巴结远处转移者中的均质阳性表达率为21.05%(8/38),显著低于无转移者的55.00%(22/40)(P<0.05).结论α-cate-n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可能是大肠癌获得高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肺癌经支气管壁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向近侧支气管壁侵袭与向纵隔内侵袭的规律。方法 :对 15 1例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与 16 0例N2 肺癌的 35 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癌细胞沿管壁粘膜下层或多层面直接侵袭是肺癌扩延的主要方式 ,96 6 %的癌侵袭发生在距瘤缘 1 5cm以内的管壁上 ,其侵袭距离与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因子相关。肺癌N2 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 ,其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依次是第 7、4、3、5组淋巴结 ,N2 转移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也是癌扩延不容忽视的形式 ,尤以腺癌为突出。结论 :为获得根除性切除 ,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原则上应超过 1 5cm ;并应重视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 ,必须主动、系统清除同侧胸腔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F-1α通过调节TP53INP1蛋白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60例乳腺癌标本中TP53INP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通过体外构建HIF-1α及共转染HIF-1α和TP53INP1细胞模型,迁移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HIF-1α和TP53INP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研究共同下调HIF-1α和 TP53INP1对MMP2、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HIF-1α在人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TP53INP1呈低表达,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迁移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显示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中下调HIF-1α抑制了迁移侵袭及愈合能力,MCF-7细胞中共同转染下调HIF-1α和TP53INP1质粒之后逆转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愈合能力(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hHIF-1α和TP53INP1共转染后在MDA-MB-231细胞中MMP2表达水平高于下调HIF-1α表达组。共转染shHIF-1α和shTP53INP1质粒后在MCF-7细胞中,VEGF和MMP2表达高于下调shHIF-1α组(P<0.05)。结论:HIF-1α可能通过下调TP53INP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