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对大鼠动脉组织AU碱基富集区结合因子1(AUF1)及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给予实验组大鼠高脂饮食及维生素D3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予以正常饲养。12周后检测比较两组大鼠的血脂水平、动脉组织病变情况;比较两组大鼠动脉组织AUF1 mRNA及IL-3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组织AUF1 mRNA、IL-35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光镜下,对照组大鼠动脉内膜光滑,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纤维清晰,边界清楚,无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增厚,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局部有轻微增殖等表现,但未见斑块组织。两组大鼠动脉组织AUF1及IL-35的蛋白印迹均未见明显条带。结论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腹腔注射能诱发大鼠动脉发生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对动脉组织的AUF1 mRNA、IL-35 mRNA表达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对动脉组织IL-35及AUF1蛋白表达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能与本研究大鼠实验周期较短有关。AUF1、IL-35可作为抗炎症性反应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马国添  谢秀梅  覃水庆  巫相宏 《临床荟萃》2007,22(21):1571-157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因病因未明,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预后很差。坎地沙坦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发病率评估中的CHARM-Added研究[1]报道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blockers,ARBs)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单用ACEIs比较,可以更好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代价是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高钾血症发生率增加以及耐受性下降、终止治疗的患者增多。原因可能是因为联合大剂量的ACEI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 Rs)和核纤层蛋白A (lamin A)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DCM模型。13周后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大鼠,B组为DCM大鼠,均不予药物干预;C、D组均为DCM大鼠,C组予以培哚普利,D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RT—PCR方法检测AT_1Rs、lamin A表达。结果:(1)C、D组干预后LVEF明显升高(P<0.01),D组LVEF高于C组(P<0.05)。(2)与A组比较,B组AT_1Rs表达下调(P<0.05);与B组比较,C、D组AT_1 Rs表达上调(P<0.05),D组AT_1Rs表达上调更明显。(3)与A组比较,B组lamin A表达下调(P<0.05);D组lamin A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DCM的发展伴随心肌AT_1Rs及lamin A表达下调。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使AT_1Rs表达明显上调及lamin A表达上调,有利于DCM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遗传现象。方法对一个家系的患者和家族成员的病史、体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一个家系三代共12人中有4人符合FASD的诊断,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房室传导阻滞。家谱分析显示,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的临床表现是不定的,其发病具有连续传代的特点,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建立小型猪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方法 巴马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微栓塞组(CME组);CME组再按微球数目不同分为5万、10万、15万、25万微球亚组(各组存活小型猪均为5头)。CME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于前降支中远端,经微导管注入微栓塞球,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各组术后9 h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检测心肌微梗死面积。结果 ①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5万微球组心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10万微球组、15万微球组、25万微球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下降(P<0.05),心脏超声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增加。②CME各组均出现心肌微梗死灶,与5万微球组(4.62%±2.17%)比较,10万微球组(9.23%±3.97%)、15万微球组(12.24%±4.73%)、25万微球组(21.52%±6.19%)微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③不同CME组之间比较,LVEF与微栓塞球数目成负相关(r-0.74,P<0.05)、心肌微梗死面积与微栓塞球数目成正相关(r0.87,P<0.05)。④心肌HE、HBFP染色示:10万微球组基本在每张切片均可发现微梗死灶,并且不引起大面积的心肌梗死。结论 经微导管于左前降支中段注射10万计数微球可以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CME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老年人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拟行CAG或PCI的患者161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PGE1组(87例)和对照组(74例).PGE1组患者术前5d至术后2d用脂微球PGE1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人院和术后48 h查血肌酐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结果 与PGE1组比较,对照组术后血肌酐水平和血清Cys C水平升高(均P<0.01);而肌酐清除率(Ccr)降低(P<0.05).对照组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率高于PGE1组,分别为12.2%(9/74)和3.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GE1可降低CI-AKI 发生率;而高基线水平的血肌酐、糖尿病增加CI-AKI发生率.血清Cys C水平与Ccr呈负相关(r=-0.615,P<0.01).结论 围术期应用P(GE1对行CAG或PCI的老年人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并能降低CI-AKI的发生率.血清Cys C水平可作为CI-AKI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心房电机械传导间期及左心房内、左右心房间不同步性.方法 选择DCM组共31例和正常人30例.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点至心尖四腔观二尖瓣前瓣、后瓣及三尖瓣前瓣组织多普勒曲线上A波起始点的时限即心房电机械传导间期(P-LA、P-IAS、P-RA),计算左房内不同步性[P-LA与P-...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与IL-10,IL-4和IFN-γ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浓度变化及其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冠心病组28人,按相同性别、年龄配对原则,通过冠脉造影选取冠心病患者28人。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IL-10t和IL-4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FN-γ浓度。结果两组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IL-4浓度增高(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IFN-γ浓度明显增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IL-4及IFN-γ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内源性IL-10不足以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IFN-γ和IL-4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4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其发病机制 ,现代有两大理论 :损伤反应学说及克隆学说。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说明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1~ 3〕,这实质上是损伤反应学说延续。在这个慢性炎症过程中 ,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 ,就白细胞介素 4 (interleukin 4 ,IL 4 )在AS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予以综述。1 IL 4的来源与结构IL 4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嗜碱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