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一次完成和二次完成根管预备对术后根尖周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根管治疗的患者分别一次完成和二次完成根管预备,观察2种方法的根管预备后及根充后的反应.结果 2组患者的根管预备后及根充后的疼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可一次完成根管预备.  相似文献   
2.
肾钙质沉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 ,5 1岁 ,因“恶心、呕吐 ,发现肾功能不全 4个月”于 2 0 0 1 10 31日入院。 2 0 0 1年 6月患者开始出现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大量粘液。在当地医院按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胃镜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泥沙样  相似文献   
3.
普乐可复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比较观察口服普乐可复(FK506)与环磷酰胺静脉冲击(IVC)联合激素诱导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FK506合适的治疗剂量与血药浓度范围。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Ⅳ-G型(2003年ISN/RPS分类)活动性、女性LN患者34例,平均年龄(27·1±9·9)岁,尿蛋白定量≥2·0g/d,血清白蛋白<3·0g/dl,随机分为FK506组[n=17,起始剂量0·1mg/(k·/d)]和IVC组(n=17,0·5~1·0g/m2BSA,1/月×6月),同时口服泼尼松(0·6mg/kg·d),其中22例患者接受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6个月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g/24h,尿红细胞正常范围,无管型尿及白细胞尿,血清白蛋白≥3·5g/dl,SCr正常或上升不超过正常范围15%,无肾外狼疮活动),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6个月部分缓解(PR)率和有效率(CR+PR)。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FK506组和IV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2·4%,FK506组有11例患者获得CR(11/17,64·7%),高于IVC组(7/17,41·2%)(P=0·303);FK506组出现PR的时间明显短于IVC组[(1·9±1·2)月vs(3·2±1·8)月,P=0·034],而两组获得CR的时间分别为(4·0±1·3)月和(5·0±1·2)月;两组患者SLE-DAI、尿蛋白水平、血尿、血清白蛋白、补体C3、C4水平及A-dsDNA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2)FK506的剂量和浓度:FK506的剂量平均为0·08~0·09mg/(kg·d),血药浓度为5·7~7·1ng/ml;获得CR的患者血药浓度平均为(8·1±3·9)ng/ml,PR的患者为(5·2±2·7)ng/ml,其中3例血药浓度低于5ng/ml的患者亦获得CR;(3)不良反应:FK506组肝酶升高、感染等发生率低于IVC组,未见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而短暂SCr升高、高血压、高血糖、脱发等并发症高于IV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K506是诱导治疗Ⅳ型LN的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肾小球病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脂蛋白肾小球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陈惠萍黎磊石关键词脂蛋白肾小球病脂蛋白栓塞中图法分类号R69261病例报告患儿男性,11岁。因浮肿、尿检异常半年入院。缘于1996年2月无诱因地出现双睑浮肿,无发热、少尿、肉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例线粒体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的CKD患者中共3例经线粒体DNA(mtDNA)基因检测确诊线粒体病,分析其肾外受累及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病理特点,并观察其预后. 结果:(1)3例患者中2例青少年(14岁),另1例30岁,全部患者均消瘦(体质量指数13 ~ 17 kg/m2).例1生长发育迟缓,例3为早产儿.例1、例2有糖尿病家族史,例2有尿毒症家族史.(2)3例患者病程3~7月,临床均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和胱抑素C增高,肾小管损伤明显,均无高血压和镜下血尿.例1和例3组织学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例2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伴小动脉节段透明变性.(3)3例患者中糖尿病(2例)、高乳酸血症(2例)、听力消失或下降(3例)、癫痫发作(1例)、脑梗塞(1例)、智力障碍(2例)、视野缺失(1例),心律失常(1例).(4)3例患者均经基因测序并证实mtDNA 3243 A>G突变位点,例2母亲和弟弟也检出与患者相同突变位点.(5)经治疗3例均停免疫抑制剂,补充辅酶Q10和左卡尼汀等治疗,蛋白尿部分缓解,血清肌酐稳定. 结论: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3例伴肾脏损害的线粒体病患者,提示这类患者并非罕见,临床除肾脏受累外均伴明显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1病史 患者男性,47岁,因“血糖升高1年余、浮肿伴尿检异常1月”,于2003-02-24入院。缘于2001年10月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升高(7.4mmol/L),当时无多饮、多尿症状,亦无贫血、体重减轻,未作进一步检查,也未服药治疗。2002年3、4月间,自觉口渴嗜饮、多尿,复查空腹血糖高达  相似文献   
7.
在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中,通常采用锇酸后固定技术,使固定的组织细胞产生良好的反差。我们在肾脏超微结构研究中采用锇酸加亚铁氰化钾后固定技术,结果发现它在增强肾组织膜性结构的反差,保存糖原方面均优于锇酸。材料和方法一、本文采用人肾活检组织作为研究材料。二、人肾活检组织分切成1mm~3,  相似文献   
8.
胶原Ⅲ肾病     
病史摘要 病史患者21岁女性,因“血压升高、尿检异常13年”于2007-03-07入院。 患者于1994年(8岁)无诱因地出现双侧眼睑水肿,当地检查尿蛋白阳性,血压亦增高(具体不详),间断服中药治疗一年,水肿消退,但尿蛋白仍间断阳性,未治疗,也未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2TDN)患者肾小球滤过膜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及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将明确诊断的2TDN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24h30~300mg);蛋白尿组(尿蛋白0.5~2.0g/24h)和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3.5g/24h)。收集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肾活检组织学及肾小球滤过膜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形态学计量分析方法分别测算肾小球体积、肾小球足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对密度、绝对数目和足细胞足突宽度及肾小球基膜(GBM)厚度。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血压和糖尿病及肾脏病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2TDN患者肾组织超微结构定量分析结果证实:(1)2TDN患者在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细胞数目就已增加(实验组vs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相对密度则维持在一定水平(各组间P>0.05);(2)GBM改变包括三层结构消失、GBM增厚等,这些改变在微量白蛋白尿期就已发生,且GBM与病程密切相关(蛋白尿组,r=0.538,P<0.05)。(3)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相对密度下降(微量白蛋白尿组vs对照组P<0.01)、足细胞足突宽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组vs对照组P<0.05)。随病程进展,足细胞相对密度和绝对数目呈进行性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组vs大量蛋白尿组P<0.05)。(4)2TDN患者蛋白尿水平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大量蛋白尿组,r=0.648,P<0.01)及GBM厚度(蛋白尿组,r=0.538,P<0.05)相关。结论:DN患者肾小球滤过膜超微结构发生了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16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无血管病变型(NRVL,n=84例),免疫复合物沉积型(ICD,n=11例),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变型(NNV,n=27例),血栓性微血管病型(TMA,n=14例),血管炎型(VAS,n=1例)和动脉硬化型(AS,n=32例)6种类型。回顾性分析各型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69例患者中,85例(50.3%)存在肾间质血管病变。其中AS型18.9%,NNV型16%,TMA型8.3%,ICD型6.5%,VAS型0.6%;(2)肾损害:TMA型、NNV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ICD型、AS型和NRVL型,分别为92.9%、59.3%、45.5%、34.4%和20.2%,TMA型SCr水平最高。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0%患者比例TMA型(35.7%),NNV型(14.8%)明显高于其它各型,慢性化指数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3)肾外损害:TMA型、NNV型贫血严重,浆膜腔炎发生率高,TMA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但皮肤损害少见;(4)血清学指标:ACL阳性率在TMA型最高(33.3%),ANCA阳性率在NNV型(22.7%)和TMA型(16.7%)较高,但与其它各型无统计学差异。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阳性率和血补体水平在各型无统计学差异;(5)近期治疗疗效:TMA型缓解率仅为15.4%,NNV型缓解率为42.1%,而ICD型、AS型与NRV型缓解率较高分别为75%,75%,78.9%;(6)远期预后:随访2年,TMA型、NNV型肾存活率分别为39.2%、83.2%,而ICD型、AS型和NRVL型均为100%。结论:DPLN的肾血管病变常见。TMA型和NNV型病情重,治疗反应和远期预后均较差。ICD型、AS型病情和预后与NRVL型无明显差异。DPLN患者肾血管病变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血管病变性质及与临床症候的联系方面均存在差异。对DPLN患者肾脏血管病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也为DPLN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