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期许多疾病发展的危重征象,常常是疾病的临终表现。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肯定,但在肺出血发展过程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较确诊后应用,治愈率明显提高。我科2003—10~2006—09对早期肺出血倾向患儿进行经鼻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谷红对脑组织抵抗脑缺血能力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5月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制作的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拴模型,比较经谷红腹腔注射和无此干预的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所示的梗死体积差异。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凋亡蛋白casepase3在不同动物组中梗死侧皮层区域的表达状况。结果谷红腹腔注射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的梗死体积(P<0.05),casepase3在谷红组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谷红可以增强大鼠抵抗急性脑缺血的能力,抗凋亡作用有可能是潜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酸奶中存在的活细菌应该对腹泻的治疗和防止有帮助。在临床实践中,曾经尝试对于确诊为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辅以酸奶治疗,其发病期间和发病频率都减少了。笔者主要评估了酸奶对6~18月龄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确切影响。  相似文献   
4.
栀子粗提物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栀子粗提物对慢性轻度应激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0种不同应激源实施对小鼠连续10周刺激,从第3周开始口服给予栀子粗提物3个剂量治疗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NeuN和BrdU免疫组化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栀子粗提物高剂量组蔗糖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NeuN阳性表达升高(P〈0.01),BrdU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栀子粗提物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显著促进海马区神经元发生,提示栀子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乌灵菌粉的抗抑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乌灵菌粉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以慢性轻度应激(CMS)致抑郁模型小鼠为观察对象,提取对照组、CMS组、乌灵菌粉组、氟西汀治疗组大脑皮层的总RNA,应用Clontech公司的小鼠1-2表达谱芯片进行各组间1176个基因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比较发现,CMS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皮层有130个基因发生改变,其中上调116个,下调14个;与CMS组比较,乌灵菌粉组有85个基因发生改变,其中上调34个,下调51个;氟西汀组133个基因发生改变,上调35个,下调98个。这些基因涉及受体活性、蛋白激酶、炎性因子、转铁蛋白、神经发生等各个方面。结论CMS致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多种功能基因的表达出现亢奋或低下,而通过乌灵菌粉和氟西汀干预后可使多个基因表达趋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久强脑立清对急性高血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久强脑立清(JNQ)对急性高血压大鼠重要器官脑、肾、心的影响。方法采用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制做急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然后给高、中、低剂量JNQ和阳性对照药硝苯地平,观察心功能指标及重要器官HE染色的变化。结果急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两周后比对照升高36%,脑、肾、心均可见病理性改变,但各组大鼠的心率、心电图和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经JNQ治疗的大鼠心肌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左室内压上升速度明显减慢;脑、心、肾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尽管JNQ对急性高血压大鼠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功能指标,对重要器官脑、肾、心的病变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灵菌胶囊抗焦虑作用的行为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ICR小鼠通过三种行为学实验观察乌灵菌的抗焦虑作用。方法:给药组分别口服乌灵菌粉低、中、高三个剂量0.25、0.50和1.00(g/kg),阳性药对照组为丁螺环酮(2mg/kg)和地西泮(1.5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天后开始行为学实验,包括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爬梯实验和抗戊四唑致(PTZ)惊厥实验。结果:高架十字迷宫观察5min内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OE),发现乌灵胶囊中剂量组与丁螺环酮组均明显增加(P0.05,P0.01),在开臂停留时间(OT)分别占进入两臂总次数和在两臂停留总时间的百分比(OE%和OT%),三剂量组与丁螺环酮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记录3min小鼠站立次数和爬梯次数,与对照组比,丁螺环酮组的站立次数和爬梯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乌灵胶囊低、高组的站立次数亦明显减少(P0.05,P0.01),爬梯次数未见统计学意义。在抗PTZ试验中,中剂量乌灵胶囊明显延长了惊厥发作潜伏期和显著降低了惊厥评分(P0.01)。结论:三种行为学试验均表明,乌灵胶囊有明确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脑皮层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方法1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假手术(S)和模型(M)组,各组再按不同给药分为生理盐水(P)和加巴喷丁(G)两个亚组(最终分为C P、C G、S P、S G、M P、M G六组)。部分坐骨神经结扎2周后开始腹腔给药,给药4周后留取大脑皮层。通过手术侧足行为学和机械痛阈的改变来确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成功及观察加巴喷丁的疗效。选择S P、M P和M G三组做基因表达差异检测,并用实时PCR验证部分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结果M P和S P相比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肽Y、Pleiotrophin等基因显著下调。M G和M P相比较,上述基因显著上调。结论加巴喷丁镇痛的脑机制可能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肽Y、Pleiotrophin等基因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1995/2007年收治的58例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患儿的病历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28例;1岁以下42例,1岁以上16例。春季发病35例,夏季发病4例,秋季发病10例,冬季发病9例。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52例,(其中1岁以下者38例)。全部病例均未接种卡介苗。合并肺结核者42例,其中粟粒肺结核9例,肺淋巴结核17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原发综合征4例。合并骨结核1例。1.2临床表现患儿多以发热、食欲减退、烦躁、呕吐、睡眠不安、嗜睡、惊厥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就诊。其中:急性起病19例,全部为1岁以下患者。缓慢起病39例。发热45例,呕吐39例,惊厥38例,精神改变(激惹、精神不振、烦躁、眼神呆滞、嗜睡等)40例,昏迷35例。前囟饱满3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者40例,颅脑神经障碍者38例,肢体瘫痪22例。1.3检查方法本组均进行脑脊液检查,呈典型结脑改变者41例。非典型改变者17例,其中中性多核细胞超过50%者11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等者6例。2结果本组治愈42例,好转8例,治愈好转率86.2%。8例患儿因病情危重或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讨论3.1临床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乌灵菌胶囊抗抑郁作用的行为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常小鼠和实施慢性轻度应激(CMS)小鼠观察乌灵菌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正常小鼠行为学实验采用悬尾和强迫游泳两种方法.CMS采用9种不同应激源对小鼠实施2周刺激后,参考蔗糖饮水量进行分组并继续应激和给予药物干预共4周,检测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变化.两组乌灵菌粉口服剂量均为0.25、0.50、1.0g/kg.结果 :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和绝望时间明显延长,经乌灵菌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CMS小鼠的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明显减少,治疗后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明显增加.结论 :在行为学实验中可观察到乌灵菌粉有很好的改善抑郁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