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DCD器官捐献者家属访谈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的病因及影响家属捐献的心理因素。方法潜在捐献者符合Maas-tricht分类中第Ⅲ类标准或中国Ⅲ类标准。结果2010年3月~2011年12月访谈潜在捐献者67例,同意捐献者17例,成功捐献器官16例。结论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社会的认可,器官捐献知识的普及和捐献意识的提高是基础,协调员的坚持与付出,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器官捐献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情况下采用撤减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首次肝移植患者60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并分别于术中和术后第4天各给予1剂巴利昔单抗,其中20例不用激素,40例仅术中开放血流前使用甲泼尼龙1次,术后不再使用激素,此60例为撤减激素组.以同期完成的、术后采用含甲泼尼龙的免疫抑制方案的60例肝移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情况以及急性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磷蛋白(CMV pp65)阳性及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不用激素者、单次使用激素者及对照组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95.0%、92.5%和91.7%,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95%、90%和9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2.5%及11.7%,三者间两两比较,患者存活率、移植肝存活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用激素者、单次使用激素者及对照组的CMV pp65阳性率分别为15.0%、20.0%和43.3%,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0%、7.5%和30.0%,撤减激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后,在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情况下采用撤减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能降低CMV pp65阳性率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国际肝移植学会第16 届年会于2010年6月16-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世界40个国家的120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有50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现就大会中有关心脏死亡供体应用的论述作一介绍. 一、心脏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肝移植的现状与未来世界上首例肝脏移植及心脏移植手术均采用的是心脏死亡供体.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由于心脏死亡供体预后较差以及上世纪60~70年代脑死亡概念的引入,使得心脏死亡供体的数量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MRCP术前评估活体肝移植供者胆管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男50例,女10例,年龄19~60岁,平均32.3岁),于右半肝切取术前行MRCP检查,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回顾性分析这些活体肝移植供者术前MRCP和术中胆道造影结果,二者进行比较,对比术中胆道造影结果评价MRCP在活体肝移植供者胆管分型方面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术前MRCP结果,所有6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均可以判断出肝内胆管分型情况,1型胆管40例,2型胆管12例,3型胆管5例,其他3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1型胆管39例,MRCP正确诊断38例,准确率为97.4%;术中胆道造影显示2型胆管12例,MRCP正确诊断出11例,准确率为91%;术中胆道造影显示其他胆管类型为9例,MRCP正确诊断出8例,准确率为89%;MPCP总体准确率为95%(57/60).结论 MRCP可以在术前较为准确地显示活体肝移植供者胆管分型,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对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再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间本移植外科小组完成的95例活体肝移植术(living 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 LDLT)供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冰冻活检发现15例存在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20%~30%5例,10%~19%10例)(A组),80例无明显脂肪变性(B组).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及术后临床结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A、B两组术前平均年龄、性别比、残肝体积比、保留肝中静脉/不保留肝中静脉比无显著差异(P=0.870,P=0.608,P=0.928,P=0.196),但A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B组(P=0.013).t检验发现A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显著高于B组(P=0.001,P=0.039),2组术后半月的肝脏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939);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导致供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375,95%可信区间1.467-19.696,P=0.011).结论 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供者安全性考虑,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需仔细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过程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对焦亡的影响。方法 (1)24只C57BL/6正常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与缺血再灌注(IR)2 h、6 h和12 h组,每组6只。Sham组不进行IR处理,其他3组采用血管夹夹闭肝中叶、左叶脉管(门静脉、动脉与胆道)60 min后分别再灌注2、6、12 h建立LIRI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RF-1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和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RF-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Cleaved-Caspase-1及gasdermin D(GSDMD)蛋白水平;透射电镜检测肝组织细胞形态变化。(2)将小鼠正常肝脏AML12细胞分别进行过表达和沉默IRF-1表达后进行模拟IR处理,分为过表达IRF-1+IR组、空载体+IR组、IRF-1 siRNA+IR组及其对照组(NC+IR组)。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IRF-1、Caspase-1、Cleaved-Caspase-1和GSDMD蛋白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标仪检测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 (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IR6 h组和12 h组血清ALT、AST和IL-1β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IRF-1、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升高(P<0.05);同时肝细胞出现肿胀、排列紊乱、空泡、片状坏死和红细胞淤积并伴有核膜损伤和线粒体肿胀。(2)体外AML12细胞过表达IRF-1后Cleaved-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增加,而敲低IRF-1表达后Caspase-1和GSDMD表达随之减少(P<0.05)。沉默IRF-1表达后,与NC+IR组相比,IRF-1 siRNA+IR组细胞质膜和核膜的破坏减轻,细胞焦亡率下降,LDH释放量减少约20%(P<0.05)。结论 IRF-1可通过调节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以及IL-1β的释放导致小鼠LIRI。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脏移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肝衰竭实施肝移植的经验。结果21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生存时间为1—1530d,中位生存时间为517d。病人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66.7%,1年存活率为66.7%,2年存活率为66.7%。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14例的远期性生存病人中,13例移植前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其中有1例(1/13)在术后1年出现乙肝复发。结论肝移植术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31例肝细胞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均采用尸体供肝经典原位肝移植.以SPSS 12.0软件分析AFP mRNA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中有10例AFP mRNA表达阳性,表达量为57~10 400 copy/μg,中位数为360 copy/μg.患者Child-pugh分级,肿瘤的大小、个数,病理Edmond分级与术前AFP mRNA的表达水平无关.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AFP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01);脉管浸润的患者AF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29).肝移植术前AFP mRNA阴性组的无瘤生存及总体生存显著高于AFP mRNA阳性组.结论:术前AFP mRNA表达的水平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术前可能存在肝外微转移的指标,可作为预后的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肝脏切除术前单剂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肝脏切除术前单剂应用糖皮质激素与未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评价者筛选和提取资料,并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章质量。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222 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均为高质量。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单剂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术后IL-6 峰值[MD=-53.70,95%CI(-74.11~-33.29),P < 0.01]、总胆红素(TBIL)峰值[MD=-13.77,95%CI(-23.77~-3.78),P < 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OR = 0.30,95%CI(0.16~0.57),P < 0.01]及平均住院天数[MD=-2.91,95% CI(-4.55~-1.28),P < 0.01]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肝脏切除术前单剂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及改善患者预后,但对肝脏功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尚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