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杰  聂巍  孟雯  李雪梅 《北京医学》2021,43(9):871-874
目的 评价医院工作人员接种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工作人员150人接受2次新冠疫苗注射,末次接种后2周抽取静脉血检测冠状病毒IgM和IgG,对IgG阴性者于末次接种后4周复查IgM和IgG.结果 146人末次接种后2周完成随访,男50人,女96人;年龄24~59岁,平均(41.1±7.9)岁.2周检测时,冠状病毒IgM为3.43(0.13,85.10)S/CO,IgG为(5.57±3.05)S/CO;123人(84.2%)IgM阳性,23人(15.8%)IgM阴性,137人(93.8%)IgG阳性,9人(6.2%)IgG阴性.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IgM和IgG定量和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阴性者的IgM为[0.71 (0.13,5.53)S/CO],显著低于IgG阳性者的IgM水平[3.68(0.24,85.10)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3,P=0.001).2周检测IgG阴性的9人中,7人复查,3人IgG转为阳性,4人IgG仍为阴性,IgG阴性4人中4周IgM较2周时有所下降,但IgM定性无变化.结论 灭活新冠疫苗在医院工作人员中近期免疫效果较好,其长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HCV 1b基因型C区氨基酸70位点主要野生株(Arg-CGG,70w)和变异株(GIn-CAG,70M)的方法.方法 设计一对分别针对70 W和70 M的TaqMan MGB探针,建立一种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达5拷贝/反应.进一步的克隆测序证实了新方法的可靠性.结论 建立了一套HCV 1b亚型C区氨基酸70变异的定量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研究70 W和70 M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528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132)和非老年组(≤60岁,n=396)。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生化学指标和治疗效果。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58.3%vs 73.4%,P0.05)。导致DILI的药物中,中草药(含中成药)占首位,化学药物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降压药多见。老年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总蛋白[(62.8±7.6)vs(64.6±8.5)g/L]和白蛋白水平[(35.9±4.6)vs(38.0±5.2)g/L]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91.70%vs 97.0%,P0.05)。结论中草药(含中成药)是致老年患者DILI的主要药物,老年与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 PP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 A组口服PPC治疗,B组口服水飞蓟宾甲葡胺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2周的血脂及肝功能,血清IL-6、TNF-α、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等指标;并与1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3个月及停药后2周的血脂、肝功能、IL-6、TNF-α均明显降低(P均<0.05),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接近;A组治疗3个月及停药2周后Fins、HOMA-IR均较B组明显好转(P均<0.05)。结论 PPC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8岁,主因“发热7d,尿黄5d,头痛、腹痛、腹泻2d”于2011年12月11日22:00入院。患者于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8℃,头痛明显,但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自服退热药物(具体不详)后体温渐降至38℃左右,头痛可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87例,其中23例呈胆汁淤积性肝病(CLD)表现,不伴有胆汁淤积症的慢性DILI患者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在23例CLD患者中,肝细胞型11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5例,在64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型50例,胆汁淤积型4例,混合型10例,两组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起两组发病的药物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3例CLD患者血清GGT和ALP分别为【430.7(156.00,1142.00)】U/L和(285.07±131.52) U/L,显著高于64例DILI患者的【111.5(18.00,185.60)】U/L和(140.28±101.36) U/L(P<0.05);两组血清ALT、GGT、ALP和TBIL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兼具肝脏炎症和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经积极治疗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b基因型(genotype 1b,GT-1b)C区氨基酸(amino acid,aa)70替代对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ISRE)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HCV GT-1b C区aa70野生型和变异型核心蛋白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瞬时转染肝瘤细胞系Huh7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HCV核心蛋白的成功表达;然后利用ISR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核心蛋白表达对ISRE活化的影响,并以SYBR Green real-time PCR检测3种主要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了HCV aa70野生型和变异型核心蛋白表达质粒,并在体外培养细胞中成功表达.但野生型和变异型核心蛋白表达对ISRE活化及3种主要ISGs表达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纯R70Q/H变异的核心蛋白似乎并不足以直接导致IFNα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慢性化的临床类型及主要特点。方法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诊断为DILI的病例,对其中的84例慢性DILI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病例均填写病例报告表,数据录入数据库,包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用药种类、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84例患者中女性63例,占75.0%。根据病情发展和肝功能的恢复过程,可将DILI的慢性化过程分为6种临床类型,其中64例(76.2%)为反复发作型,4例(4.8%)为迁延不愈型,4例(4.8%)为反复波动型,6例(7.1%)为慢性胆汁淤积型,5例(6.0%)为快速进展至肝硬化型,1例(1.2%)为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型。84例患者中56例(66.7%)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由单一药物引起者有51例(60.7%),主要为中药(47.0%)、解热镇痛药(10.6%)和抗结核药(9.1%);肝损伤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52例(61.9%)、胆汁淤积型8例(9.5%)、混合型5例(6.0%);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19例(22.6%)。结论 DILI的慢性化可分为6种临床类型,最常见的是反复发作型,其他还包括迁延不愈、反复波动、慢性胆汁淤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和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主因"反复乏力、尿黄2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肝病科.患者于2009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给予茵莲清肝、联苯双酯等治疗1年余,疗效欠佳,遂于2011年1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7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 U/L,碱性磷酸酶(ALP)262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338 U/L,自身抗体指标不详,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给予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等治疗,患者ALT、AST、γ-GT等指标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熊去氧胆酸治疗.但患者于201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色加深,伴食欲减退,食量减少1/3,并出现尿色加深,就诊于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ALT 47 U/L、TBIL58.3 μmol/L、DBIL 5.9 μmol/L、DBⅡ/TBIL0.10、γ-GT 132 U/L、ALP 156 U/L.遂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并伴有上腹痛、上腹灼烧感、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两项及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ALT或AST>200 U/L;T-BIL>100μmo]/L;肝衰竭;大量腹水或腹腔感染;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Ⅲ期以上;其他严重合并症.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休息、保肝药物、并发症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曲菌胰酶片(每日3次,每次2片,饭中或饭后吞服,疗程2周).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66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24例,女42例;年龄31~70岁,平均(54.9±8.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治疗组84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第1周,两组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8.8±2.4)分]低于对照组[(9.6±2.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治疗2周,两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进一步降低,治疗组[(5.4±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2.6)分,P< 0.001].对消化不良各症状进行疗效评价发现,治疗2周,治疗组的上腹痛、上腹灼烧感、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呕吐外,有效率为61.1%~95.2%,对上腹灼烧感和嗳气的有效率可达90.0%以上.未观察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