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5-氟尿嘧啶(5-FU)诱导雄性Balb/c小鼠肠粘膜炎模型,观察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WYPCP)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复方多糖高剂量组(HWYPCP)、中剂量组(MWYPCP)、低剂量组(LWYPCP)。模型组、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腹腔注射5-FU造模;HWYPCP组、MWYPCP组、LWYPCP组给予WYPCP干预。观察小鼠体重分数、大便得分;将小鼠处死后,取其空肠,测量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检测空肠组织的TNF-α、IL-6、IL-1β的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WYPCP组、MWYPCP组体重分数显著性增加(P0.01),小鼠大便得分显著性降低(P0.05);HWYPCP组、MWYPCP组能显著性抑制5-FU引起的空肠绒毛萎缩变短、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下降(P0.05或P0.01),及显著性抑制其TNF-α、IL-6、IL-1β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WYPCP能明显抑制5-FU引起的肠黏膜炎,保护肠绒毛及隐窝,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5-FU引起的肠组织中TNF-α、IL-6、IL-1β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分析三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74%,研究组患者三联疗法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mutL同源基因1(MLH1)在晚期胃癌患者XELOX新辅助化疗中的监测意义。方法2018年12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所有患者都给予XELOX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4个周期。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LH1相对水平,调查患者的病理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后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MLH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晚期胃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MLH1相对表达水平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80例患者治疗后CR 40例,PR 25例,SD 10例,SD 5例,总有效率为81.3%。在化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22.5%,其中8例胃肠反应,神经系统受损6例,肝肾损害2例,过敏反应1例,血液系统受损1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80年患者生存67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6.3%。以预后1年死亡率作为因变量,以调查的内容作为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MLH1相对表达水平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1年死亡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多伴随有血清MLH1的高表达,而XELOX新辅助化疗的应用能促进降低血清MLH1表达水平,血清MLH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1年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肾病Ⅱ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分别予中药“肾病Ⅱ号方”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观察疗效评价、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及PCR方面,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 < 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的群落结构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群落结构之间,且有向正常组恢复的趋势。在模型组中,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有变形杆菌纲、粪球菌属和拟杆菌属(P < 0.05)。在高剂量组中,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有双歧杆菌属(P < 0.05)。结论 肾病Ⅱ号方具有治疗IgA肾病大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肾病Ⅲ号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口服生物 利用度和类药性,在TCMSP数据库中寻找与肾病Ⅲ号方组方中药相关的活性成分、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蛋白尿相关 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将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ClueGO进行基因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从肾病 Ⅲ号方中筛选获得102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26个靶点,与蛋白尿相关的靶点69个,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显 著性高。结论初步验证了肾病Ⅲ号方的组方合理性及其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科学性,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肾病Ⅲ号方治 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对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 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4 年10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NSTEMI 且行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PCI)治疗的885 例患者。基于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PV 组756 例(MPV<10.94 fl) 和高MPV 组129 例(MPV ≥ 10.94 fl)。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研究MPV 对NSTEMI 行PCI 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30.9 个月,与低MPV 组比较,高MPV 组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更 高(P <0.05);多因素校正后Cox 分析显示,高MPV 是行PCI 的NSTEMI 患者全因死亡[H^R=1.390(95% CI :1.130,1.710),P =0.002] 及心源性死亡[H^R=1.306(95% CI :1.027,1.662),P =0.030] 事件的危险因素;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高MPV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不佳(P <0.05)。结论 MPV 是 NSTEMI 患者PCI 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洁  方玲  田春阳 《新中医》2023,55(5):167-171
目的:观察祛瘀舒痞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14 d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舒痞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病理组织评分,检测胃液中亚硝酸盐、乳酸、游离酸、总酸及胃泌素(GAS)、血清胰蛋白酶原2 (TAT-2)、胃蛋白酶原(PG)、高尔基体蛋白(GP73)水平,比较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异型增生、萎缩、炎症及肠生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AS、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AT-2及GP7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GAS、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TAT-2、GP7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0.54±2.36) d、排气时间(6.23±1.23) d、排便时间(9.47±3.24) d,均短于对照组的(15.03±3.21) d、(9.31±2.37) d、(16.65±2.54) d,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实施常规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田春阳  张萌  夏永欣  张向东 《安徽医药》2022,26(7):1306-1310
目的探讨茶黄素( TF)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环状 RNA叉头框蛋白 3(circ-Foxo3)的调控作用。方该研究于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2月进行,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 HCT-8,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 TF处理细胞,分别将空载法体( pcDNA)、过表达 circ-Foxo3(pcDNA-circ-Foxo3)转染至 HCT-8细胞,分别将抑制物( si-NC)、抑制 circ-Foxo3(si-circ-Foxo3)转染至 HCT-8细胞,随后加入 TF处理细胞;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法检测 circ-Foxo3的表达量。结果 TF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100.00±0.12)%比( 82.93±5.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2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1名,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均为1d2次,1疗程4周。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复查,将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3d内的疼痛感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观察组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对照组为22.58%,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消失率为67.43%,对照组为51.2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疗效相当,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的优点,相比而言,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