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01~2010-05入住综合ICU的51例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 d 的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老年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当患者达到脱机拔管条件时行SBT试验,其中通过SBT试验后48 h内无需复插或通气支持为脱机成功组,未通过SBT试验及通过SBT试验但48 h内再次复插或需通气支持为脱机失败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差值对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51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794,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612,两者差值的AUC为0.833,两者差值的AUC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P<0.05).结论 动态监测NT-proBNP对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的顺利脱机拔管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机械通气时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差值对能否顺利脱机拔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碧炯  方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458-459,47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异丙酚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外循环心肺转流术后进行镇静的患者分为电针联合异丙酚镇静组(E组)和单用异丙酚镇静组(P组)。分别于镇静前(T1)、镇静12h结束时(T2)和镇静结束后24h(T3)时采集静脉血,测定CD56、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I、L-2及IL-10。结果两组CD56在T2、T3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E组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两组HLA-DR在T1、T3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组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两组IL-2在T1、T3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E组不同时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0.01)。两组IL-10在T1、T2及T3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E组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电针联合异丙酚镇静可以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对129例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剪取导管头同时采集两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并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培养、导管头培养及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6.97%,导管头培养阳性率为35.65%,导管感染率为2.32%。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一般发生在72h之后。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ICU中颅脑术后患者应用异丙酚及咪唑安定长期在相同的镇静深度下镇静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30例颅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分别接受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超过7 d的镇静治疗,以BIS监测保持70~80的镇静深度,检测入住ICU时和7 d后的细胞亚群CD4、CD8的表达,计算CD4/CD8的比值,以及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 CD4、CD8、CD4/CD8在咪唑安定组和异丙酚组镇静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镇静前比较,异丙酚组镇静后IL-6、L-10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咪唑安定组镇静后IL-6明显降低(P<0.05),IL-10与入住ICU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后IL-6、L-10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相同的镇静深度和长期的镇静条件下,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颅脑手术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咪唑安定降低促炎因子IL-6,但对抗炎因子IL-10影响不大,而异丙酚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和促炎因子IL-6的浓度.因而临床上对镇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及患者的免疫状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行痰培养.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18%、94.44%和70.59%、74.29%,两组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好,可作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与自荧光成像(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是近几年临床诊断肺癌的支气管镜新技术。本研究旨在研究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是否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该项目共纳入13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检查均基于Olympus Evis Lucera电子支气管镜系统,依次进行白光支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窄带成像、自荧光成像检查,在每位患者镜下异常部位至少取3块组织送检。结果 WLB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6.6%和62.5%;NBI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3%和75.0%;AFI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2%和25.0%;NBI联合AF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和87.5%。NBI+AFI与AFI相比,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单用NBI相比,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BI或AFI比WLB在肺癌诊断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且联合使用NBI+AFI比其它任何一种单用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势。  相似文献   
7.
BIPAP无创通气对COPD伴重度CO2潴留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IPAP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Ⅱ型呼吸衰竭并重度CO2潴留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均为PaCO2〉100mmHg。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NIPPV治疗前与治疗后2、8h,1、2、3、5d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NIPPV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NIPPV治疗后患者CO2潴留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2hPaC02即明显下降(P〈0.01),PaO2逐渐上升,第3d达高峰;pH升高与PaCO2下降同步。结论NIPPV能明显降低COPDII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改善低氧血症及极重度高碳酸血症,可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型肺腺癌的认识。方法 收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肺炎型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29例PADC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7岁。最常见症状为咳嗽(16/29)、咳痰(14/29),有6例表现为支气管粘液溢,绝大多数无异常体征;影像学表现55.2%(n=16)表现为双肺病变,有82.8%(n=24)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在原发病灶周边可见卫星灶;支气管镜检查管腔内均未发现新生物生长,其中21例(72.4%)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钳取2~4块肺组织,15/18)、肺泡灌洗液找脱落细胞(10/19)得到病理诊断;肺叶切除术预后显著高于全肺切除、化疗、分子靶向及保守治疗。结论 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支气管粘液溢可能可作为诊断线索,影像学表现与肺炎难以鉴别,肺叶切除术是肺炎型肺癌治疗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在早期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1例临床怀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使用AFB联合白光支气管镜(WLB)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将病理诊断为肺癌和中.重度以上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定义为阳性,正常支气管黏膜、黏膜增生、肥厚、慢性炎症定义为阴性,分析AFB与WLB镜下异常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WLB、AFB及WLB+AFB三种方法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结果WLB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3.6%和77.0%;AFB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和16.0%;WLB+AFB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7%和59.4%;WLB+AFB与WLB相比,两者敏感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LB+AFB与单用AFB相比,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FB比WLB在肺癌诊断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而联合使用WLB+AFB则能改善单用AFB的特异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ICU分离的51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5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7株,占73.35%,革兰阳性球菌75株,占14.59%,真菌62株,占12.06%;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各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结论 ICU分离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