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肺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2次/d,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51例治疗组患者中,39例显效(78%),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T、RR、HR和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3天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6天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其各种炎性反应指标,对炎症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痰病原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52例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及治疗后1、2、4周均进行痰病原菌培养,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细菌定植的变化,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病原菌构成差异。结果治疗前有39例患者痰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共分离病原菌4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27%,治疗后4周,余20例患者在ICU继续治疗,痰培养阳性率100.0%,病原菌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例上升至92.5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3.18%、50.00%、83.93%%;存活组肠杆菌属、革兰阳性菌、其他菌属构成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死亡组非发酵菌构成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病原菌的构成有明显变化,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升高,且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定植菌以高度耐药的非发酵菌为主,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细菌清除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洁曙  盖磊  方晶晶  王珊珊  李春仙 《浙江医学》2015,37(14):1202-1204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收集5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5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6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sTREM-1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表面TREM-1的表达。结果血清sTREM-1水平在脓毒性休克组[(250.0±10.9)pg/ml]>严重脓毒症组[(210.4±59.8)pg/ml]>脓毒症组[(77.4±26.6)pg/ml]>对照组[(24.9±2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表面TREM-1水平的表达脓毒性休克组(4.2±0.3)>严重脓毒症组(3.3±2.0)>脓毒症组(2.3±0.8)>对照组(1.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表面TREM-1水平的表达脓毒性休克组(4.0±0.2)>严重脓毒症组(3.1±2.1)>脓毒症组(2.1±0.7)>对照组(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膜表面TREM-1表达水平和血清sTREM-1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7、0.781,均P<0.05)。结论TREM-1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清sTREM-1水平测定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真菌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菌,在ICU内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存,因此有必要对ICU病房内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对本院ICU收治的4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调查对象: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院ICU收治的并有实  相似文献   
5.
2007-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ICU分离的51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5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7株,占73.35%,革兰阳性球菌75株,占14.59%,真菌62株,占12.06%;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各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结论 ICU分离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保护的机制和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MODS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UTI组加用UTI20万单位,每日3次静脉注射,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介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而UTI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UTI组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而UTI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结论UTI对老年MODS的肝、肾、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分离自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oprD2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7种耐药基因:包括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blaGES、bla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0.0%、20.0%,2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b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0.0%,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tnp513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和100.0%,部分菌株存在oprD2缺失阳性率20.0%;样本聚类将菌株分为大小两个簇群,均为克隆传播暴发。结论尽管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药敏表型相同,但样本聚类分析将菌株分为两个簇群,研究耐药基因检测并同步解析了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一组分离自浙江省某市级医院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以了解该组菌株的产β-内酰胺酶与外毒素状况.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分离浙江省某市级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结果 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blaGES、bla VIM、toxA 3种基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0.0%、20.0%、100.0%.结论 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和携带外毒素toxA基因是本组菌株的主要特征,其中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果糖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洁曙  陈东妹 《临床医学》2008,28(1):101-102
果糖天然存在于蜂蜜及菊芋、菊芭等菊科植物中,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左旋六碳糖.主要用于对机体的供能、补充体液及营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