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肌性脑脊髓炎,其被定义为使人衰弱的疲劳无法通过充足的休息得到缓解。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异质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目前已制备出多种动物模型,本文系统整理分析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常用的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标准,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 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多种植物,古代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本草对五加论述:“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把五加定为“本经上品,”论述:“延年老,功难尽述。”古人评论:“宁得一把五加,用不金玉满车”。我们对陕西省19种(含病变)五加属植物全面研究基础上,首先对蕴藏量最多的倒卵叶五加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倒卵叶五加根和茎的成分与刺五加药用成分相似,药理临床实验证明无毒,能调整机体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是具有人参的“适应原”样药物,扶正固本,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助睡眠,增食欲,壮阳。对神经衰弱、冠心  相似文献   
4.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中枢系统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常伴认知困难、焦虑抑郁及痛觉改变等,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PET可为研究CFS中枢系统异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就PET研究CFS中枢机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与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66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脱落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针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疗法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施以经颅重复刺激手法,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频率均为每周治疗6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除对照组躯体性疲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0.05)外,余两组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均较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对于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明显,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6.
慢性疲劳综合征以不能缓解的严重疲劳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达 0.8%~3.5%。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应用药物对症和行为认知疗法、渐进式分级运动疗法等非药物 疗法治疗。虽然这些治疗手段可缓解部分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本病。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 切,可从多靶点、多层次、多维度发挥作用。目前针对针灸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开展实验研究逐年增多。笔者 归纳、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价常用方法、针灸防治CFS的作用机制和实验概况进 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本病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治疗靶点、发现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与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66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每组脱落3例,共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针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疗法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治疗组采用头针疗法施以经颅重复刺激手法,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频率均为每周治疗六天,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四个疗程。患者入组前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各量表评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量表、SAS、SDS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除对照组躯体性疲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外,余两组FS-14量表、SAS、SDS评分均较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 %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针疗法对于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焦虑、抑郁症状效果明显,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而早期基因E6、E7是HPV致癌机制研究中的重点。体内体外实验均表明E6、E7是细胞转化所必需的,尤其是在高危型HPV感染机体时,E6结合并灭活肿瘤抑制因子p53、E7结合并降解抑制蛋白pRb,最终导致细胞无限分裂而不发生凋亡。E6、E7分别与抑癌蛋白p53、pRb相互作用的模式为人乳头瘤病毒致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总结介绍了《医学科普》在营销活动中,如何作好市场分析、选择目标市场、实施营销战略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为了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需要注意解决存在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