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瘤样占位性病变,常发生于椎管内,颅内则罕见。本组报道2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血浆P物质(S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9例AECOPD老年患者和32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浆SP浓度,计算BODE指数评分,比较COPD患者血浆SP浓度和BODE指数相关性。观察AECOPD老年患者1年死亡率和急性发作者血浆SP浓度情况。结果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及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与BODE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1)。死亡和1年内2次以上急性发作者血清S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水平可以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对AECOPD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栓塞(APE)后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兔APE模型,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APE模型前、后的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兔APE模型23只,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获结果显示APE后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血流速度、VTI、Flow均较栓塞前减低(P<0.05),△VTI/mean、△Flow/mean均较栓塞前增大(P<0.05),单侧为重肺栓塞显著。结论APE后左、右肺动脉流量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左、右肺动脉流量差异变化率(△VTI/mean、△Flow/mean)增大,单侧为重肺栓塞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桐油联合阿维A酸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桐油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桐油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价桐油组及对照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IL-17、IL-22、TNF-α和IL-23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桐油组的总有效率(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皮损中IL-23、IL-17、IL-22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桐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略高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桐油外敷联合阿维A酸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皮损组织中IL-23/Th17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创伤和酸碱法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文  陈安民  郭风劲  许凯  张帆 《中国康复》2007,22(3):153-15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创伤和酸碱法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成年健康土狗30只,联合应用创伤性以及化学性手段制作模型,通过手术结扎土狗股骨头周围血管(包括臀下动静脉、旋股内外侧动静脉)以及脱位方法破坏股骨头血供,并以无菌胶条包裹使之与软组织隔绝,在股骨颈处开约3mm直径骨窗,以针头向股骨头中心穿刺(不超过关节软骨),在保护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下向髓内缓慢注射0.2ml12mol/L盐酸(HCl),15min后再缓慢注射0.2ml12mol/L氢氧化钠(NaOH),清除遗漏残液,观察30min(期间保持股骨头脱位状态),后以骨腊封闭窗口,股骨头复位,缝合切口。术后每周拍片1次,定期书写观察记录,直至出现股骨头塌陷X线表现(预定时间为60d),然后处死取患髋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93.3%的土狗出现典型的股骨头坏死,X线片见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股骨头变扁平;组织学检查见骨小梁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及反应性新生骨形成。结论:联合应用创伤和酸碱法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相对简便,诱导时间短,股骨头、颈、干结构完整,股骨头塌陷等特点,可用于动态观察股骨头坏死的演变及用作治疗干预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RHD等位基因的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1例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结果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检测个例RHD基因的第3~7、9~10外显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外显子均为阴性;检测RHD基因第2内含子(Din2)和Rh下游盒子区Box3,结果显示,Din2为阴性,Box3为阳性;检测RHCE基因,结果显示基因型为Ccee。应用3个PCR反应检测个例RHD基因的第10内含子(Din10),结果显示为阴性。个例的RHD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第1、2外显子序列与正常RHD基因一致,其余外显子缺失。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个例为RHD抗原阴性,RHD基因阳性的个体,携带新的RHD-CE(2-10)融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酸菌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肠粘膜通透性及中小分子尿毒素清除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行假手术,30只作5/6肾切除后分为肾衰竭病理对照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乳酸杆菌治疗组。喂养1周后处死动物留取血粪标本。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血/粪中分子物质(MMS)。尿素(UN)和肌酐(Cr);用酶偶联紫外分光度法检测血D-乳酸。结果病理对照组血、粪MMS和UN、Cr均升高(P〈0.01);血浆D-乳酸含量增高(P〈0.01)。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乳酸杆菌治疗组较病理对照组的血浆D-乳酸含量降低(P〈0.01);BUN、SCr均降低(P〈0.01);而粪UN、Cr均增加(P〈0.01)。结论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可维持慢性肾衰竭大鼠肠粘膜正常通透性,加速肠道清除MMS,分解肠道内尿素和肌酐降低其血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亚洲型"DEL基因第7内含子全长序列测序分析,探讨其Mrna含有来自第7内含子170 bp片段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GenBank BN000065的RHD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分四段分别扩增RHD基因第7内含子.测序分析1名正常Rh阳性个体和2名RhDel表型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D第7内含子全长序列,然后通过NCBI Basic BLAST与参考序列(GenBank BN000065)进行比对,并作相互比对.结果 发现3名个体第7内含子共观察到33处碱基变异(GenBank EU372940~2),其中8处变异相同;另有2处碱基变异仅在DEL样本中检出,在正常Rh阳性个体中未发现.结论 这些变异不足以解释以往发现的DEL Mrna存在170 bp来自第7内含子序列而正常D阳性个体却不存在的现象,但测序结果 提示该片段二侧的AG-GT可能参与这一分子事件的形成,因其正好与第7内含子二侧的GT-AG拼接位点协同将内含子一分为二,但具体机制可能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产前非侵入性定量检测胎-母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产前非侵入性定量检测RhD阴性孕妇胎 母出血的流式细胞术实验方法。方法 RhD阴性红细胞与RhD阳性红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 ,用抗 D作为一抗结合D+ 红细胞 ,以羊抗人IgGF(ab′) 2 FITC作为二抗 ,连接抗 D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 红细胞占D-红细胞的比例 ,建立抗 D及抗人IgGF(ab′) 2 FITC的量效关系 ,确定两者最佳使用剂量。在此实验条件下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分析 ,判定可以检测出的D-红细胞中混有D+ 红细胞的准确出血量范围 ,应用建立的流式细胞术方法测定 9例RhD阴性孕妇外周血中的胎 母出血量。结果 抗 D的有效使用剂量为 1∶4 0 0稀释 ,10 0 μl/5× 10 6细胞 ;羊抗人IgGF(ab′) 2 FITC的有效使用剂量为 2 5 μg/5× 10 6细胞 ;流式细胞术测定比例与已知实际比例的相关系数r =0 998;准确检测的胎 母出血量为 (0 .6~ 30 )ml。 9例RhD阴性孕妇外周血中除 2例未检出D+ 细胞而无法判断外 ,其余 7例均检测出胎 母出血 ,胎 母出血量为 (1.2~ 6 .4 8)ml。结论 针对孕期发生胎 母出血反应的RhD阴性孕妇 ,可以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在产前准确无损伤地定量检测胎 母出血量 ,指导临床预防、治疗Rh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