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牛蛙血细胞核酸及脊髓运动神经细胞显色方法,更好地服务教学和临床。方法制备临时装片,用福尔根反应和甲基绿-派洛宁对细胞内的核酸进行显色,用甲苯胺蓝染液对脊髓运动神经细胞进行染色。结果福尔根反应后,细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绿色。该反应的最适条件为室温水解2 min,60℃水解8 min,再室温水解2 min,复染40 s。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后,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甲苯胺蓝染色后,脊髓运动神经细胞被染成深蓝色。结论福尔根反应中亮绿复染的最适时间为40 s。甲基绿-派洛宁能够对细胞内的DNA和RNA同时进行定位、定性分析。该研究方法对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淼  尹颖  何茵  李芸 《护理学杂志》2021,36(10):42-44
目的 探讨改良治疗干预计划(TIP)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的效果.方法 将276例ICU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8例,分别进行常规约束护理和采用改良TIP量表(在原量表的基础上,界定肌力,量化意识状态和定向力评估,完善二、三级标准中的条目)评估并实施约束护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身体约束率、约束时间、非计划拔管和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改良TIP量表指导身体约束使用,可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 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MSstats软件完成肽段与蛋白的定量以及差异蛋白统计,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OG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CAZY注释、互作分析。结果 菌株21A中共鉴定出318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蛋白300种。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与催化、结合、细胞内过程和代谢有关;KOG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6种代谢通路中;CAZY分析发现,37.96%的蛋白质为糖苷水解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株21A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该菌株在入侵和感染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存策略,包括增强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脂质降解和诱导铁获取等。对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传播与感染机制,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Nsp1是新冠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介导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免疫逃逸,扩大了病毒感染范围。本研究对Nsp1进行系统生信分析及原核表达,有助于全面理解该蛋白在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Pfam、TMHMM、ProtScale、ExPASy和SignalP 4.0等工具对Nsp1的翻译后修饰、理化性质、跨膜螺旋、相互作用网络、同源性及进化特点等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Nsp1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 Nsp1由18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9.78 kDa,等电点为5.36,不稳定指数28.83,在哺乳动物中的半衰期约30 h,在大肠杆菌内超过10 h,有1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和3个O-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亲水性较强;二级结构分析显示,Nsp1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45.00%),其次是α螺旋(25.56%)和延伸链(20.56%),β-转角占比最低(8.89%);序列对比和进化分析显示,与SARS-CoV-2 Nsp1序列一致性最高的是蝙蝠非典型冠状病毒WIV1(85.0%);原核表达发现Nsp1主要在沉淀中表达,经质谱鉴定目的蛋白就是Nsp1。结论 本研究为新冠病毒Nsp1的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揭示Nsp1的生物学功能及开展相关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较了交配后4~7天兔胚泡的内细胞团细胞细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交配后5天胚泡中的内细胞团细胞排列成单层,并在内侧出现原始内胚层以后,内细胞团细胞开始分化。我们的观察显示,兔胚泡的原始内胚层不是由内细胞团分层形成,而可能是由分散在胚泡壁滋养层内侧、形态与内细胞团细胞相似的一些细胞衍生而成。本文并对极滋养层的断裂和消失全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FD患者138例,年龄14岁~78岁;有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符合FD诊断标准:即有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反酸等症状;病程持续或累计超过4wk,随访2a~4a无器质性病变发生,即2 a~4 a以来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及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脾等器质性病变.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年龄42岁±14岁;西药治疗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4岁~78岁,平均年龄40岁±14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98例FD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98例经中医辨证治疗4 wk后,痊愈24例,显效44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40例应用西药进行治疗4 wk后,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x2=1.22).结论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阐述具有较好临床指导意义,中医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用含小鼠金属硫蛋白(MT-1)基因启动子与突变的人ApoE7基因的6.0KbDNA片段作为目的基因制备转基因小鼠,利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441枚受精卵,移植于20只假孕鼠,其中15只受孕,共产仔鼠80只,经a-32P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法鉴定出两只整合有人ApoE基因的转基因雌鼠,其拷贝数分别为2和5。将两只首建鼠(雌性Fo代)与正常雄鼠交配,建立F1代转基因鼠系TGE7-2和TGE7-3,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研究ApoE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poE与动脉粥样硬化和Alzheimer’s病的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5 1岁。 4个月前不明原因胸闷、心累 ,均在夜间出现 ,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无其他不适。院外CT示右下肺块影。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显示 ,支气管黏膜炎症改变。入院检查 :颈部无包块 ,CT示前中纵隔肿块 ,以畸胎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块位于主动脉与心脏交界区 ,大小约6 .0cm× 5 .0cm× 5 .0cm ,包膜完整 ,边界清楚 ,其包膜与心包黏连 ,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病理检查 :巨检 :灰红色不规则结节 3.6cm× 3.6cm×2 .8cm ,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灰红色 ,质软 ,可见部分囊性区 ,囊内可见白色混浊液体。镜检 :肿瘤组织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ACE2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介导SARS-CoV-2入侵人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rotparam、ProtScale、NetPhos3.1、SignaIP 4.1、YinOYang 1.2 Server、NetNGlyc 1.0 Server、SOPMA、SWISS-MODEL、Blast、Clustal X2和MEGA7.0等对ACE2的生物学特性、同源性及进化性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T-22b-ACE2,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ACE2全长805个残基,呈酸性,分子量为92.5 kD,pI=5.36,共含7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4个糖基化位点,是一种亲水性较强的跨膜蛋白。ACE2主要散布于内质网膜、高尔基体和胞质膜,二级结构组成以α-螺旋为主。原核表达结果显示,细菌裂解后,沉淀中ACE2表达多于上清与全菌,为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倭黑猩猩与智人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为ACE2蛋白的纯化及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阐明ACE2介导SARS-CoV-2入侵人体的分子机制,对SARS-Co...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