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血友病患者诊疗及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血友病的综合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卫生部血友病信息采集系统登记注册的1 165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地区分布、临床特征、输血相关性病毒感染及生活质量等.结果 1 165例血友病患者中农村患者945例(81.1%),城镇患者220例(18.9%);血友病A 1 009例(86.6%),血友病B 156例(13.4%);有明显家族史者592例(50.8%),无家族史者457例(39.2%),家族史不详者116例(10.0%);年龄0~77岁,平均22.6岁,中位年龄21.4岁.1 003例(86.1%)患者出现关节出血,683例(68.1%)关节出血的患者存在关节活动障碍;首次出血年龄(1.6±1.8)岁,首次确诊年龄(6.6±4.6)岁,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12/620)的患者从未进行替代治疗,75.0%的患者(465/620)偶尔替代治疗,21.0%(130/620)的患者按需治疗,2.1%(13/620)的患者预防治疗.输血相关性病毒感染指标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3.3%(21/628)、9.6%(60/628)、0.6%(4/628)和0.2%(1/628),总阳性率13.7%.FVIII抗体阳性率为2.7%(6/223).6~12岁儿童辍学率18.3%,13~18岁辍学率43.0%,18岁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为:文盲9.0%,小学59.0%,初中26.0%,高中及中专4.0%,大专及以上学历2.0%.结论 山东省血友病患者以农村患者为主,存在就诊率低、诊疗延迟、治疗严重不足、致残率高、寿命低、儿童辍学率高、成人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应加强对专业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宣教及培训,提高就诊率,完善医保制度,改善血友病患者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共4人的外周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及8项凝血因子指标。对编码纤维蛋白原3条肽链的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长姐的8项凝血因子中FⅤ、FⅧ稍高,TT明显延长,Fg明显降低;测序结果显示FGG基因存在c.901C>T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突变改变了原有的蛋白结构,减少了氢键数目。结论:纤维蛋白原γ链c.901C>T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的主要原因,该突变是首次在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仁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核仁素在二者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核仁素的表达,分析核仁素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有无转移及病理过程的关系。结果:核仁素在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核仁素表达于结节期的滤泡上皮细胞核,而胶质贮存期滤泡上皮与结节期的纤维组织不表达。核仁素在伴有转移的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于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而核仁素在无转移的癌组织中仅表达于细胞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仁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核仁素参与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过程,表达随疾病恶化而向核外转移。核仁素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转移的客观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55例血友病A(HA)患者基因突变类型,探讨HA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LD-PCR法检测山东省55例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内含子22倒位突变,阴性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FⅧ基因的26个外显子,并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比对。 结果 55例HA患者中内含子22倒位突变20例,其他35例共检测到28种突变类型,其中3例同时检测出2种突变,有6例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共发现c.2034_2062del、c.6052_6058del、c.6046_6047del、c.1009+1G>T、c.2997dupA、c.4001delT、c.1334T>A、c.1493G>A、c.557A>T等9种未被报道过的新突变。 结论 FⅧ基因突变是导致HA的根本原因。重型血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内含子22倒位突变。编码区突变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新发现的9种新突变丰富了基因突变谱,为探讨HA发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检测在血友病(vWD)患者和轻中度血友病A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0年8月到2015年12月在我中心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低于45%,而且根据临床表现及家族史怀疑为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77例,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vWF抗原。结果检测的77例患者中29例患者VWF抗原水平低于35%,为vWD患者;48例未检出vWF抗原水平降低。其中女性患者16例中11例vWF抗原水平降低(68.75%),诊断为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几率要高于男性患者(2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因子Ⅷ活性低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需要检测vWF抗原水平,筛查是否为vWD。vWF抗原水平检测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为vWD诊断提供依据,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狼疮抗凝物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l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但一般没有出血表现。如果狼疮抗凝物阳性同时伴有凝血酶原(FⅡ)低,则会有出血表现,称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lupus anticoagulant-hypoprothrombinemia syndrome,LAHS)。现报道我中心近期诊治的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综合征一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水平进行检测,挑选出适合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浆,从而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合格率。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采集6 h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四种血型的血液各10份,其中男女各半,对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检测,然后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凝血因子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为72.5%。进行制备前检验,要求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55%以上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则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达到89.7%;要求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70%以上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则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达到95.2%。结论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水平的检测,只选取Ⅷ因子水平高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可以大大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合格率,保障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离心力对凝血因子FⅧ(FⅧ)活性和凝血因子FⅨ(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室温700 g、1500 g、396 g和4℃1000 g、1500 g离心15 min以及4℃2700 g离心10 min,不同离心力条件下即刻和冷冻后48 h FⅧ和FⅨ的活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6种不同离心方法得到的血浆,不管是立即检测还是冻存后检测,FⅧ和FⅨ的活性水平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离心力条件下冷冻后FⅧ活性水平跟即刻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离心条件下FⅨ活性在即刻和冷冻后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从离心机类型、离心力转速到离心时间和离心温度多方面分析,在一定离心力范围内不同离心力对FⅧ活性和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不大,冻融会影响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检测,凝血因子Ⅸ活性检测不受冻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多项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的原因。方法 4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对其进行纠正试验、狼疮抗凝物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检测,并对活性降低的凝血因子稀释不同倍数后复检,对稀释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的凝血因子进行相应的抑制物筛查。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多项凝血因子降低,纠正试验提示不纠正,狼疮抗凝物检测提示超出检测限,经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后,除凝血因子Ⅴ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大幅升高,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检测阳性。结论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患者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假性降低,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干扰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