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g)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寻找基因突变,对有突变的序列进行反向测序和TA克隆测序证实。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为27.2s,Fg活性明显下降,抗原在正常范围内,活性显著低于抗原;先证者母亲、姐姐、女儿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姐姐、女儿呈Fg FGG基因9511/9512delG杂合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 Fg FGG基因9511/9512delG突变为引起家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采集了该家系三代10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基因突变。102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先证者表型诊断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型呈FgΒ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前者来源于母系,后者来源于父系。结论:FgΒ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产生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个FGG基因Ala315Gly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该错义突变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某先证者临床资料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相关信息,并进行凝血表型检测。分析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ib)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采用反向测序验证先证者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将家系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变异与表型的共分离情况。分析突变位点基因的保守性,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潜在影响。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结果 先证者Fib活性为0.97 g·L-1(降低)。其母亲、小姨、外祖父Fib活性均降低;除母亲凝血酶时间(TT)延长外,先征者及其家系其他人员的凝血表型均在参考区间内。与健康对照相比,先证者及其母亲、小姨、外祖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最大聚集率和聚集曲线斜率显著降低。先证者FGG(4q31|NM_000509.4)基因exon8:c.944C>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两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突变纤维蛋白原(Fg)进行功能研究.方法 常规筛查凝血功能;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抽提DNA,对Fg 3个基因(FGA、FGB和FGG)以及抗凝血酶基因(AT3)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分析;采用常规血栓弹力图(TEG)和功能性FgTEG检查对家系B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凝血功能的综合评价及血浆功能性Fg评估;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Fg肽链分子量;采用Fg动态聚集曲线和纤维蛋白溶解曲线实验检测血浆Fg的功能.结果 2例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TT)和爬虫酶凝固时间(RT)明显延长,Fg活性仅为0.5 g/L和0.6 g/L,但其抗原均正常,分别为2.32 g/L和2.66 g/L.两个家系先证者均存在γ链Arg275His杂合突变,家系B先证者的祖父和姑母同时检出AT3 g.5876T>C(Ser116Pro)杂合突变.家系B先证者及其父亲TEG检测结果中α值分别接近和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但最大波幅(MA值)均为正常;在功能性Fg TEG检测中,MA值明显偏低.Fg动态聚集曲线中先证者和家系患者的起跳时间明显延长、峰值明显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曲线中多数患者的纤维蛋白在特定时间内不能被纤溶酶原完全溶解.结论 首次发现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AT缺陷的患者.γ链Arg275 His突变使Fg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以及纤维蛋白溶解方面出现异常.联合应用常规TEG和功能性TEG检测,可以更好地评估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Fg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测定。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FⅫ基因突变检测。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用4个生物信息学评分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结果明显延长,达179.2 s,先证者父亲、长子及女儿APTT略延长。先证者FⅫ:C及FⅫ:Ag明显减低,均为1%;其父亲、长子、女儿及次子FⅫ:C及FⅫ:Ag减低,约为50%。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Ⅻ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包括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为46T/T型,第9外显子存在c.797G>A(Cys247Tyr)及第14外显子存在c.1681G>A(Gly542Ser)。先证者父亲及长子表现为c.797G>A杂合突变,女儿及次子表现为c.1681G>A杂合突变。ClustalX-2.1-win软件保守性分析表明Cys247和Gly542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评分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突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结论先证者FⅫ基因46T/T,c.797G>A和c.1681 G>A复合杂合变异导致其凝血因子Ⅻ水平极度减低。c.797G>A为首次报道,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突变基因与胎停育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共3代6人);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活性(Fg:C);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和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表型诊断。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纤维蛋白原的FGA、FGB及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以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并对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浆PT、APTT、D-D和FDPs正常,TT显著延长为34.4 s/17.0 s,Fg:Ag为3.35 g/L,而Fg:C降低至1.02 g/L;先证者母亲、弟弟及儿子上述的检测结果与先证者相似,其父亲和丈夫上述的检测指标均正常。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GG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g.7476G>A杂合错义突变(CGA→CAC),导致p.γArg275His(rs121913088),该突变来源于母系;另外,先证者FGB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g.7652G>A杂合多态性(AGG→AAG),导致p.BβArg478Lys(rs4220),该多态性来源于父系。结论该先证者出现胎停育,与p.γArg275His杂合错义突变和p.BβArg478Lys杂合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采集了该家系三代10人外周血,吸取上层血浆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I);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以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Fg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基因突变.102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先证者表型诊断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型呈Fg B β-链Arg17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前者来源于母系,后者来源于父系.结论:Fg B β-链Arg17 stop和Gly347Arg复合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产生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潜在的致病突变。采集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FⅤ促凝活性(FⅤ∶C)、FⅧ促凝活性(FⅧ∶C),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对先证者lman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mcfd2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致病突变。根据先证者突变所在位点,选择性扩增其父、母的相应片段,纯化、测序,以便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APTT82.2秒、PT19.6秒、TT18.6秒,Fg2.9 g/l,FⅤ∶C 7.1%,FⅧ∶C 18.7%。先证者及其母亲lman1基因第8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单碱基插入c.912_913insA,导致蛋白序列改变p.Glu305fsX20;先证者及其父亲lman1基因11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无义突变c.1366CT,导致p.Arg456X。结论:先证者lma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912_913insA、c.1366CT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前者继承自其母,后者继承自其父。这种复合杂合突变的组合方式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先证者APTT、PT正常,而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抗原正常,而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先证者母亲和胞姐表型与之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A基因2号外显子g1233→a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GGT→CAT),导致Arg16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 纤维蛋白原α链Arg16His杂合错义突变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并探讨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该家系3代共7人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蕲蛇酶时间(RT)、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和蛋白S活性(PS∶A),纤维蛋白原(Fg)抗原和活性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Clauss法测定;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半定量检测及肽链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使用自动校正凝血酶生成仪测定先证者的凝血酶生成;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液凝固的动态过程和纤维蛋白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变化.抽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Fg的3个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先证者凝血功能检查显示Fg抗原为0.68 g/L,活性为0.48 g/L; TT延长为29.2 s,RT延长为75.8 s.SDS-PAGE结果显示,3条肽链相对分子质量正常,但含量明显减低;先证者凝血酶生成峰值为249.93 nmol/L,凝血酶生成潜力为1007.0 nmol·L-1·min;全血凝固的动态过程异常,凝血综合指数(CI)为-8.6,显示全血低凝状态.表型诊断为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纤维蛋白原Aa链存在g.3175A>C突变导致的Gln143Pro突变,以及g·4642delC 突变导致的438位苏氨酸后编码26个异常氨基酸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前者来源于母亲,后者来源于父亲.结论纤维蛋白原Aa链Gln143Pro和g.4642delC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先证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β链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家系纤维蛋白原(Fg)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g^2 C及Fg的水平,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发现先证者Fg基因共2处突变,FGB基因7972碱基处缺失G以及FGG基因2543碱基处的纯合T→A。结论FGG基因2543碱基处为多态位点,形成1144位氨基酸的I/K多态性。FGB基因7972碱基处缺失G,导致β链419位氨基酸之后的移码突变,形成了缺少最后27个氨基酸的截短的B链,后者可能是导致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理机制之一。FGB基因7972碱基处缺失G为国际首次发现的Fg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 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分析,探讨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凝血酶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其Fg的FGA、FGB和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DNA序列分析Fg的基因异常。将先证者突变序列、家系成员和 50名正常人相应序列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RsaⅠ消化,以进一步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用Clauss法检测不到先证者及其父亲的血浆F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时,Fg含量均<0. 02g/L。两人FGA基因外显子 4第 3108位核苷酸发生C→T纯合性改变,使Fg的Aα链第 150位密码子 (CAG,编码Gln)突变为终止密码TAG。先证者及其父亲的FGA基因外显子 4和侧翼序列的PCR产物,不能被RsaⅠ酶切,其母亲及部分家系成员的PCR产物被部分酶切,而正常人和该家系中的 5个成员的PCR产物可被完全酶切。结论 FGA基因(外显子 4)Q150X无义突变导致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遗传性无Fg血症,家系中部分成员为携带者,此突变是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以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个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成员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及基因分析,采集了该家族3代6人的外周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Clauss法),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抗原。以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先证者及其他家族成员DNA,应用PCR法扩增FGA、FGB及FGG基因编码区、侧翼序列及启动子区。通过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先证者的父母为3代近亲。先证者FGA基因发现为纯合突变C.934_935insA,造成蛋白序列改变P.Ser312fsX42。先证者父母、祖母、外祖母及姑母均为该突变的杂合子携带者。该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结论:FGAC.934_935insA纯合突变是先证者发病的原因,该突变是1个新的FGA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ⅩⅢ基因[F(13)A]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尿素溶解法定性检测FⅩⅢ活性,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FⅩⅢA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基因测序,并对家系成员F(13)基因相应的突变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先证者FⅩⅢ定性试验阳性。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13)A存在纯合缺失,外显子10自127067位起缺失33个核苷酸(127067del33,GI:AF418272),导致阅读框内缺失11个氨基酸(406Met-416Ala),产生了由7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截短型FⅩⅢA蛋白。其父母FⅩⅢ定性试验为阴性,均显示为该序列的杂合缺失突变。结论 先证者为遗传性FⅩⅢ缺陷症患者,由F(13)A外显子10缺失突变所致。该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血浆蛋白C活性(PC:A)和抗原(PC:Ag)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蛋白S活性(PS:A)和抗凝血酶活性(AT: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仅对先证者家系成员基因突变部位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或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先证者1(Ⅱ7)的PC:A和PC:Ag分别为1.2%和0。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1在PC基因外显子5存在C3135G杂合错义突变,致C(TGC)64W(TGG),同时在外显子7存在T6128G杂合错义突变,致F(TTC)139V(GTC)。家系成员中,先证者的父亲(Ⅰ4)和女儿(Ⅲ3)存在T6128G杂合突变,先证者的舅舅(Ⅱ)存在C3135G杂合突变,先证者丈夫(Ⅱ8)存在外显子76161-6163或6164~6166AAG(K150或K151)杂合缺失,而其女儿(Ⅲ3)亦有此突变。先证者2(Ⅲ1)的PC:A和PC:Ag分别为50.3%、1.9mg/L,基因测序显示其存在K150或K151杂合缺失,该突变遗传自其父亲。2个家系中所有成员在PC基因启动子区中存在-1654C/T、-1641A/G、-1476A/T多态性,先证者2为CC/GG/TT纯合型。限制性内切酶PSp5Ⅱ酶切分析显示T6168G不是多态性。所有成员的PS:A和AT:A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复合杂合性PC基因突变(C64W和F139V)是导致先证者1遗传性Ⅰ型PC缺陷症的原因,杂合性Lys150或151缺失突变和PC基因启动子区CC/GG/TI纯合多态性是致先证者2遗传性Ⅰ型PC缺陷症的原因。C64W为国际首次报道,F139V、K150或151缺失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