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40例RA患者、5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及类风湿因子(RF),同时比较20例RA患者治疗前后抗CCP抗体的水平变化。结果(1)RA组的抗CC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P<0.01),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5.7%,与RF比较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2)抗CCP抗体与IgM-RF、IgG-RF联合检测中,二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6.4%,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8.2%,与单独检测抗CCP抗体、RF有更高的特异性。(3)20例RA患者治疗后抗CCP抗体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抗CCP抗体与IgM-RF、IgG-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抗CCP抗体还可作为临床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我院 1995~ 2 0 0 2 - 0 6门诊、病房诊治的痛风性关节炎 5 2例 ,误诊 30例 ,误诊率为 5 7.7%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30~ 75岁 ,平均 45 .6岁。在起病和病程中有拇趾、跖趾单关节红肿热痛者占 80 % ,其中83.3%为首发症状 ,其他受侵犯关节 :踝关节 8例 ,足庶趾关节 5例 ,膝关节 5例 ,手指关节 2例 ,腕关节 2例 ,肘关节 1例。多关节疼痛 10例 ,关节疼痛夜间发作者 16例 ,关节痛 1周后自行缓解者 18例 ,有痛风石者 8例 ,关节僵直畸形 3例 ,伴肾病 10例 ,肾结石 4例 ,肾功能损害 4例 ,伴肥胖 13例 ,发热 2 1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及C反应蛋白(CRP),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50 mg/d组,30 mg/d组3 d后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9±14)、(18±15)μg/ml,两组间P>0.05;20 mg/d组、10 mg/d组及10 mg隔日1次组1个月后血药浓度分别为(46±30)、(26±10)、(13±7)μg/ml,20 mg/d与10 mg/d两组比较、10 mg隔日1次组与20 mg/d及10 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mg/d与10 mg/d组间RF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10 mg/d组晨僵改善不明显外,各组在治疗后RF、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改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观察时间较短,例数尚少,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LEF血药浓度与剂量有关.50 mg/d与30 mg/d冲击治疗3 d,部分患者达到治疗RA的有效血浓度,缩短起效时间.为了持续维持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口服剂量至少10 mg/d,20 mg/d组RF改善率优于10 mg/d组.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腹胀5个月"入院.患者8年前因双下肢浮肿、关节疼痛、发热、脱发、口腔溃疡,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4×109/L,Hb 96 g/L,Plt 86× 109/L,尿常规BLD(++)、PRO(卅),ANA(+)、抗ds-DNA(+)、抗Sm(+),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MTX)等治疗,病情反复.近5个月来,患者出现明显腹胀,外院腹部B超示大量腹水,多次腹穿放腹水、大剂量激素冲击、静脉输注白蛋白等治疗,患者腹胀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纤维化(PF)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CTD-PF的认识。方法收集2002—200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诊治的780例CTD患者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D-PF总发生率3.8%,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性结缔组织(MCTD)的发生率最高,临床表现以雷诺氏征、干咳、胸闷气急为主,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PAH)较CTD无PF患者高(P<0.01),肺功能检查提示弥散性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高分辨CT(HRCT)对CTD-PF诊断价值较普通X线高(P<0.05),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结论CTD-PF有一定发生率,其中SSc、MCTD发生率最高,CTD-PF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易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不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来氟米特和柳氮磺吡啶,并治疗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柳氮磺毗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当,但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5岁.因"反复腹胀、腹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因诱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低热,双手关节酸痛不适,腹部及下肢皮肤散在性红色皮疹,尿频、小便灼热感.病程中乏力明显,能自行排便,无黑便,收住消化内科.查体:T 36.8'C,BP 100/60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和皮下出血点,腹部及下肢皮肤可见散在性红色皮疹,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处可扪及数枚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软,活动可,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回顾性分析112例伴有及不伴肝脏损害的S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44例、银屑病关节炎(PsA)10例、反应性关节炎(ReA)15例、赖特综合征(RS)8例、炎性肠病关节炎(EnA)3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4例、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18例。共36例(32.1%)出现肝损,排除其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药物性肝损害7例,肝炎后肝硬化、脂肪肝和胆石症各1例。其余20例(17.9%)肝损原因不明。其中AS3例、PsA2例、ReA2例、RS4例、EnA1例、uSpA3例,JSpA5例。分别占各病总例数的6.8%、20.0%、13.3%、50.0%、33.3%、21.4%、27.8%。肝损多发生于病情活动期。但肝损轻重程度与炎症指标的高低无相关性。肝损的发生与HLA-B27是否阳性无关。提示SpA引起的肝脏损害并非少见,尤其是病情活动期,多为轻中度损害。并呈一过性,应被认为是SpA关节外表现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治疗在于休息、慎用肝毒性药物、应用保肝药物,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