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868篇
预防医学   37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22篇
  6篇
中国医学   389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进行前列消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预测,同时采用临床试验进行验证,证明前列消汤对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 EPS)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 IL-17)及双头叉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 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网络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前列消汤在ⅢA型前列腺炎治疗中发挥疗效的主要作用靶点,采用临床随机非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自拟前列消汤,对照组口服银花泌炎灵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及证候评分情况、前列腺按摩液以及其IL17、Foxp3表达的差异。取40例正常男性前列腺液为正常对照。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提示IL17信号通路为前列消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通路之一,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达89.19%,较对照组的73.68%为优(P < 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表现、前列腺按摩液WBC、症状及证候评分均存在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Foxp3表达较治疗前升高(P < 0.05)。观察组对降低IL-17表达和提升Foxp3表达上较对照组差异更大(P <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正常组IL-17和Foxp3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 > 0.05)。结论 网络药理学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中药作用于疾病的相应靶点,前列消汤对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降低IL-17表达,对Foxp3表达有提升作用,在总有效率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上较银花泌炎灵片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以肱骨破坏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肱骨破坏为首发表现,表现为多部位骨骼受累,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同时存在,伴层状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物小。随后出现多部位多系统受累,综合诊断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对以发热、多发干骺端骨质破坏,并伴有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应注意鉴别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与血清Leptin、蛋白激酶Cε(PKC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预后质量;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Leptin、PKCε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Leptin、PKCε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卡米尔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eptin、PKCε水平情况患者预后质量;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清Leptin、PKCε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Leptin、PKCε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病灶区最大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Leptin、PKC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升高、病灶区最大径增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出现,患者血清Leptin、PKCε水平呈明显升高状态(P<0.05);患者血清Leptin、PKCε水平与TNM分期、病灶区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75~0.743,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Leptin、PKCε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高水平Leptin和高水平PKCε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Leptin和低水平PKCε患者(P<0.05);血清高水平Leptin和高水平PKC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Leptin、PKCε水平与TNM分期、病灶区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且高水平Leptin和高水平PKCε是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卫强营弱"既是营卫不和的具体表现之一,又为太阳病中风证的病机,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营卫的概念及关系、主方作用及服药后护理的分析,明确其涵义为卫气与邪交争之势盛,营阴不守,自泄成汗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监测下动态关节松动术用于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效果。方法选取8例门诊就诊的单侧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先行磁场疗法、中频电、超声波治疗及蜡疗,然后在sEMG监测下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最后冰敷冷疗,共治疗8周。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总活动度评估及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分别采集双侧肘关节屈曲及伸展至最大角度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平均振幅值(AEMG),且对患侧与健侧AEMG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8例患者中7例肘关节总活动度221°~272°,1例190°;肘关节MaYo评分优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治疗后,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患侧与健侧AEMG的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在sEMG监测下行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导致的活动度受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PCa)是老年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地区男性中,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第二[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特点是发病隐匿,晚期易转移、易耐药、预后较差。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9.3%[2]。因此,深入了解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潜在机制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72例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金宁方,对照组服用1/20剂量加味金宁方。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或至病情进展,观察实体瘤疗效、免疫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3例,最终有效完成试验的病例66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②实体瘤疗效:在术后1年内,治疗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94%、72.73%;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免疫疗效:术后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76%、69.70%,两组免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免疫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本组前一观察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助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并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60岁)原发性BPPV患者,并经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经过1年的随访,按复发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62例BPPV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1例,女161例;未复发组200例,复发组62例,1年复发率为2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受累半规管侧别与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复发组患者中女性、就诊时眩晕持续时间、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习惯侧卧的比例明显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老年原发性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个体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与干预,从而减少BPPV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洪帅 《黑龙江医学》2019,43(1):49-50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RCP组(n=48)和CBDE组(n=42),分别采用ERCP下取石术与CBDE取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取石成功率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与CBDE组比较,ERC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CBD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CBDE术与ERCP下取石均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与CBDE比较,ERCP下取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