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72例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金宁方,对照组服用1/20剂量加味金宁方。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或至病情进展,观察实体瘤疗效、免疫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3例,最终有效完成试验的病例66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②实体瘤疗效:在术后1年内,治疗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94%、72.73%;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免疫疗效:术后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76%、69.70%,两组免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免疫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本组前一观察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金宁方对磨玻璃样早期肺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助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并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胸部手术后急性创口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标准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PCA自控镇痛法止痛;观察组从术后4 h起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8、24、48 h,针刺间隔期使用穴位敷贴。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法(VAS)和简化的Mc Gill疼痛问卷(SF-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于术后4 h及48 h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结果:VAS评分、SF-MPQ评估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含量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患者术后的创口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肺癌患者和3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组)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定量法检测sCD44v6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为(314.77±84.83)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101.10±9.18)ng/ml(P<0.000)。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sCD44v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化疗后血清sCD44v6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00)。早期(Ⅰ期+Ⅱ期)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显著低于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0.01)。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44v6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化疗疗效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95年12月至2002年9月62例手术NSCLC组织标本进行CD44v6的检测。结果 62例NSCLC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阳性率为61.3 %,CD44v6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 3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型及TNM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患者CD44v6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肿瘤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解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建立稳定的胃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探讨其三维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0.2%Ⅰ型胶原酶和0.05%胰蛋白酶酶解大鼠胃平滑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形态与生长情况,免疫组化鉴定平滑肌细胞;采用纤维蛋白胶作为细胞外基质建立三维PLGA复合物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中的细胞活性。结果:平滑肌组织裂解充分均匀,细胞接种成功率高,1~2周细胞可传代,传代后细胞呈典型的"峰-谷"样生长;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获得的平滑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LGA支架内细胞均匀分布,存活率达90%以上。结论:酶解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三维支架培养在体外成功培养胃平滑肌细胞复合物,为深入研究胃组织工程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动脉置微泵手术介入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危险性。方法 对20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肺动脉置微泵手术介入化疗,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危险性的检查。结果 手术前后血压变化70岁以上组及70岁以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入院时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与入院时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肺动脉置微泵介入治疗作为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的疗效肯定,术后反应轻,可以成为无法手术根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4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气阴两虚证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加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观察周期为4期。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4周检测所有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仅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SCLC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养阴方可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房重建术中判断组织血供的可视化方法。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4例乳腺癌患者的乳房重建手术中,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血液灌注可视化的情况下对皮瓣进行修整。结果ICG造影结果与组织血供的临床判断一致,3例患者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1例患者出现皮瓣部分血运障碍。结论 ICG血管造影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乳房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有助于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胸部手术后创口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CA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4 h起行针刺治疗,治疗时间点分别为术后4 h、8 h、24 h、48 h,针刺间隔期使用穴位贴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法(VAS)和简化的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疼痛,并于治疗前后检查患者周围血中5-羟色胺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VAS、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VAS、SF-MPQ评分下降趋势不同(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5-羟色胺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5-羟色胺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患者术后的创口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指标的控制情况及通过动物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对支气管黏膜的损害程度。方法①临床部分:选取17例中晚期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下用顺铂(20mg)进行介入化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评价支气管腔内化疗对肺癌患者肿瘤指标的控制情况;②动物实验部分:选取三只相同品种的实验用狗,分别在其主支气管内用气管导管滴入化疗药物(顺铂),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相当于人体剂量20、40、80mg行介入化疗,观察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对支气管的损害程度。结果①临床:17例中晚期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化疗后,其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下降不明显;②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证明,20mg的介入治疗剂量较轻,40mg是最佳药物剂量,80mg为极限剂量。结论介入化疗能有效的控制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的增长。但20mg的剂量效果不明显,动物实验结果表明40mg剂量是最佳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