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枕下三角境界及内容物的检查方法与超声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检查枕下三角提供超声影像学资料。方法对100例健康成年人枕下区进行超声检查,描述枕下三角境界的超声判定及解剖关系;阐述枕大神经的走行特点,测量头下斜肌表面枕大神经的横截面积;记录椎动脉V3段管腔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PI)。结果 (1)寰椎后结节左侧约1 cm处纵切声像图显示寰椎后弓呈"短弧形"强回声,其后上方为头后大直肌、后下方为头下斜肌,三者分别构成枕下三角的底、内上界和外下界。(2)寰椎侧块处纵切声像图显示侧块为"平台样"强回声结构,其后方为椎动脉V3段、下方紧接寰椎后弓;后弓后方为头下斜肌、后上方为头上斜肌,头上斜肌构成三角的外上界,后弓与椎动脉V3段之间为枕下神经所在区域。(3)枕大神经长轴声像图显示神经从头下斜肌下缘发出后向内上走行于头下斜肌及头后大直肌与头半棘肌之间;不同性别头下斜肌表面枕大神经横截面积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寰椎侧块处横切声像图显示椎动脉V3段呈"倒U形"绕侧块进入枕骨大孔,排除发育不良者,测V3段D为(3.52±0.39)mm、PSV及EDV分别为(43.33±9.05)、(21.87±5.86)cm/s、RI为(0.49±0.11)。结论超声是检查枕下三角及其内容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活检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本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活检确诊病例,分别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结果、病程进展、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6~60岁;就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6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慢性头痛的患者18例;病理伴有脱髓鞘10例,伴有胶质细胞增生6例;糖皮质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治疗27例,其中开颅手术切除3例均好转。28例患者经治疗好转15例,携带12例,死亡1例。预后不良患者多为确诊前病程较长,确诊时KPS评分低于60分,治疗前已出现行为认知异常及短期内(0.3~1个月)病情即复发。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容易误诊误治,病因不明且多因耽误治疗而预后差,建议早期活检病理确诊并及时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9例小乳腺癌 (直径 <2 cm)的二维声像图、彩超多普勒显像 (CDFI)、能量图显像 (PDI)的特点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19例小乳腺癌均为单发 ,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 14例 ,内上象限 3例 ,外下象限 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9例。病理类型 :单纯癌 9例 ,髓样癌 6例 ,浸润性导管癌 3例 ,小叶癌 1例。 19例小乳腺癌二维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多数边界清楚 ,边缘不整齐 ,表面不光滑 ,少数有角样伸出。肿块纵横径比 >1,有 6例肿块内有点状或簇状砂粒状高回声。 CDFI和 PDI均见血流信号 ,并显示血管走行扭曲。阻力指数 >0 .70。本组 19例小乳腺癌有 9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纵横径之比 >1,PDI显示淋巴门结构紊乱。结论 :下列方法有助于小乳腺癌的诊断 :(1)逐一多切面扫查 ,尤其乳腺边缘部位以免漏诊 ;(2 )二维声像图仍是发现小乳腺癌的主要方法。由于恶性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CDFI和 PDI有助于小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形态和 PDI血流改变是帮助确定诊断可靠佐证。高频超声、CDFI和 PDI联合应用 ,相互补充 ,综合判断 ,可以大大提高小乳腺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应用的硬脑膜修补材料有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价格昂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一种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取24只健康家犬制作双侧硬脑膜缺损模型,左侧植入国产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已上市的某品牌人工硬脑膜产品作为对照组。植入后1,3,6,12个月,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比较两组硬脑膜替代物生长、周围组织反应、降解及血管生成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环氧交联剂在犬血液及脑脊液的残留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植入1-12个月期间,实验动物生长状况良好,未见感染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病理切片显示两组硬脑膜替代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炎症或仅有轻微炎症反应;植入6个月,实验组补片表层已经退化,并形成由原植入物胶原纤维与新生结缔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对照组材料无降解;植入12个月,实验组补片有近50%降解,替代材料有新生血管生成,对照组降解30%,仅少量样本可见新生血管。术后1,3,7,14 d,犬血液和脑脊液均未检出交联剂环氧化合物。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生物型硬脑膜补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颅内脉络丛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26岁,孕23周。检查设备为HPImagePoint数字式彩超,凸阵探头,频率2.5~5.5MHz。彩超检查所见:单胎头位,双顶径6.2cm,颅骨光环完整,侧脑室宽度正常,脑中线不偏移,左侧脑实质紧贴侧脑室外侧壁处见1.8cm×1.3cm×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脐带囊肿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产前超声诊断并在产后证实的脐带囊肿患者,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 32例脐带囊肿中单发22例,多发10例。其中29例脐带囊肿表现为壁薄、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无回声,透声好;3例脐带囊肿表现为内部有密集的光点回声。本组27例(84%)胎儿足月分娩,出生后未见异常;5例(16%)胎儿因死亡或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引产。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脐带囊肿,并能进行动态监测,是产前诊断脐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结合其它检查临床确诊的16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者声像图用光盘存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变化将病程分为三期,急性期,中期和恢复期,文中对各期声像图进行了描述。结论:彩超不仅可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作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而且根据声像图进行病程分期,对指导临床终止治疗,防止病情复发,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发育畸形的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从孕期超声检查的近3万名孕妇中共检出53例胎儿肾发育畸形,对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胎儿肾畸形的声像图特征不同。本组胎儿肾畸形:肾积水27例,多囊肾3例,多房性肾囊性变8例,孤立性肾囊肿l例,肾发育不良7例,肾不发育5例,异位肾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多种胎儿肾发育畸形,是一种良好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区脑组织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OX-42为阴性,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伤后1h,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OX-42浅染,细胞形态隐约可见,不规则;伤后6h,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OX-42深染,细胞形态清楚;伤后12h,小胶质细胞反应达高峰,细胞形态更清楚,突起上可见到小棘;24h以后,反应减弱,OX-42浅染,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海马区亦有激活改变;反应的时程变化是伤后1h出现激活,6h反应明显,12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