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脊柱结核病灶骨组织硬化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骨不同部位的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方法:取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术中切除的骨质,按照部位分成硬化骨组,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应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标本中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平均吸光度及阳性面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脊柱结核硬化骨组骨保护蛋白平均吸光度,阳性面积比以及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表达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变化与脊柱结核病灶周围硬化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OFD)早期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平均3天内行手术治疗的CSCIWOFD患者的临床资料,同一位手术者根据病情及影像学资料的不同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组,n=15),或颈后路全椎板切除钉棒内固定术(B组,n=9),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C组,n=6),并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平均10个月随访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组内术后平均10个月随访JO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3组组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SCIWOFD需要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术者根据病情及影像学表现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会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和颈椎总活动度(ROM),进行早期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JOA评分由术前的(6.79±3.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5.84±0.89)分(P〈0.05);ROM术前为(51.3±14.2)°,术后末次随访为(49.9±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可扩张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L_(4/5)突出16例,L_(5/S1)突出16例,L_(4/5),L_(5/S1)均突出3例,术中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经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VAS评估患者手术治疗前,治疗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21~36个月,平均3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6±1.2)分,体征积分为(9.07±2.78)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为(2.0±0.7)分,体征积分为(16.47±2.0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术后3个月时Kim优良率为91.4%,末次随访时Kim优良率为97.1%,满意率为97.1%。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7.1%,1例可能融合或假关节形成。结论可扩张管道系统微创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从病原学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手术病灶的切除范围。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脊柱结核患者病灶硬化壁、硬化壁外“亚正常骨”以及干酪样坏死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Ag85BmRNA。结果干酪样坏死组织、硬化骨组织、亚正常骨组织Ag85B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76%(19/25)、64%(16/25)、28%(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报告时间2d。结论(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2)脊柱结核病灶硬化壁中存留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核菌;(3)亚正常骨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影像资料判断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异烟肼(INH)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方法24例遵循2SHRZ/2.5H2R2Z2化疗方案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有无病椎骨硬化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连续服药4周手术,INH每日顿服剂量为300 mg。手术中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两个时相点分别取硬化组的病椎硬化骨、硬化壁外亚正常骨硬化壁内结核病变组织和非硬化组的病椎结核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外亚正常骨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浆、髂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上述样本INH浓度。结果两组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最高,病变椎体不同组织中则异烟肼浓度差别显著,在髂骨与病椎亚正常骨均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病椎硬化壁异烟肼浓度仅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水平,硬化壁内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测到INH;而非硬化组中,结核坏死病变INH浓度却达到最小杀菌浓度水平。结论脊柱结核病椎硬化骨成为阻碍异烟肼由正常椎骨穿透到椎体病灶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柱结核病灶骨组织硬化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骨不同部位的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 方法:取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术中切除的骨质,按照部位分成硬化骨组,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应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标本中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平均吸光度及阳性面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脊柱结核硬化骨组骨保护蛋白平均吸光度,阳性面积比以及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表达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P < 0.01或P < 0.05)。结果表明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变化与脊柱结核病灶周围硬化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柱结核病灶骨组织硬化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骨不同部位的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 方法:取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结核术中切除的骨质,按照部位分成硬化骨组,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应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标本中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平均吸光度及阳性面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脊柱结核硬化骨组骨保护蛋白平均吸光度,阳性面积比以及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表达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亚正常骨组和正常骨组(P < 0.01或P < 0.05)。结果表明骨保护蛋白和骨保护蛋白配体的表达变化与脊柱结核病灶周围硬化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改良Weaver-Dunn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并将其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以明确其优越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61例肩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患者病例资料,其中使用改良Weaver-Dunn手术治疗22例,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手术治疗24例,锁骨钩板手术治疗15例,对息肩功能(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力量)进行Constant评分[1].结果 6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对三种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改良Weaver-Dunn手术分别与锁骨钩板、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板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Weaver-Dunn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明显优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和锁骨钩板内固定术,手术一次完成,费用低,适用于新鲜脱位,也适用于陈旧性脱位,特别是其它手术失败后的复发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9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CT资料。结果95例CT骨质破坏类型:骨碎片型12例(12.6%)、溶骨型9例(9.5%)、骨膜下型3例(3.2%)、局灶破坏硬化型67例(70.5%)、混合型4例(4.2%)。结论(1)脊柱结核CT表现特点多为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破坏,伴发骨破坏边缘硬化、死骨、空洞、脓肿、钙化等。(2)1998年后骨质破坏CT表现以破坏区周围出现骨硬化带及灶性硬化多见,局灶破坏硬化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