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小东 《当代医学》2010,16(22):14-1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常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在孕妇中的发生率约为10%,且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妊娠孕妇和PIH患者血浆F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PIH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表达特点。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28+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CD8+CD28+T细胞低于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P<0.05)。结论所有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状态与CD8+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低下有关,而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0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15例、轻度子痫前期21例和妊娠期高血压14例,并抽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hs-CRP及D-D、FIB的水平。结果 HDCP组血浆hs-CRP、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hsCRP及D-D、FIB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D-D、FI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中表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其测定可以作为快速判断疾病轻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床边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对急诊胸痛患诊治的价值。方法:125例无ST段提高的急性胸痛病人,采用单克隆抗体感光技术行床边cTnI定性检测。受诊时间及4小时后各测一次cTnI,胸痛不足2小时在入院后6小时复测第三次,保证胸痛6小时内有一次血标本。且能将检测结果及时提供给值班医生。结果:cTnI阳性40例(32%),其中有22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cTnI阳性13例。随访30天,发现4例死亡,4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提示cTnI是心性事件独立的有力预测因素。cTnI阴性心性事件率1.2%。结论:床边心脏特异cTnI定性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阴性结果心性事件发生率非常低,可以允许急诊胸痛病人早期出院。阳性结果应收住院进一步观察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外周单个核细胞NF-k B活性高于对照组,而血浆五聚素3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变化呈负相关,r=0.672;ROC曲线显示,两种指标联合诊断阳性面积0.808,具有诊断意义(P0.05)。结论:娠期高血压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NF-k B活性及血浆五聚素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0例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比较两组血β-HCG值、病灶大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血β-HCG值为(768.5±79.3) mIU/ml、病灶大小为(1.4±0.8) cm及住院时间为(8.3±5.9)d,对照组患者的血β-HCG值为(918.0±82.3) mIU/ml、病灶大小为(2.8±1.3) cm及住院时间为(13.1±7.8)d,两组β-HCG值、病灶大小及住院时间相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以各种原发病于ICU病房治疗,且继发AKI的危重症患者23例,同期于ICU治疗的非AKI患者24例和健康者21例,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液、血清NGAL和尿KIM-1水平,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健康对照组、AKI患者入院时,AKI患者组、ICU非AKI患者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患者组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Cr和Cys 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其入院时各研究指标比较,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非AKI患者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GAL、尿液NGAL、尿液KIM-1、Cr、Cys C、BUN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1.00、0.97、1.00、0.98、0.98、0.99。结论 AKI患者组与其他各研究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GAL、尿NGAL、尿KIM-1作为新的肾损伤标志物,对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妊娠孕妇、46例妊高征孕妇(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正常妊娠组为(2.526&#177;1.682)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2.725&#177;1.321)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4.165&#177;1.632)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4.862&#177;1.265)μg/L;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二聚体:正常妊娠组为(0.38&#177;0.16)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0.58&#177;0.20)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0.71&#177;0.23)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0.96&#177;0.18)μg/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妊高征孕妇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指标,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应用以上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判断DIC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各型肝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166例各型肝炎及治疗后的肝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中度、重度)、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D-二聚体增高不明显(P>0.05).且不同临床分型肝炎患者之间,D-二聚体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随肝炎患者病情加重,D-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 D-二聚体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可以作为肝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