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1+乳腺癌患者的基因扩增状态和原位HER2 mRNA表达情况,为精准检测HER2及相关临床策略的修订提供初步参考数据。 方法抽取北京协和医院2011至2013年间手术获取的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HER2 IHC 1+存档蜡块标本65例,制作组织芯片,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RNAscope方法检测其HER2基因状态和原位mRNA表达水平。如原发灶HER2的FISH结果不确定或阴性但mRNA高表达,再以FISH复检其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基因状态。结果在65例标本中,FISH阳性4例(6.2%),其中2例为HER2/CEP17〉2且平均HER2基因拷贝数〉4,另2例为HER2/CEP17〈2但平均HER2基因拷贝数〉6;在此4例FISH阳性标本中,2例为mRNA高表达(RNAscope 3分),另2例为中度表达(RNAscope 2分)。另外,在全部标本中,3例HER2/CEP17〉2但平均HER2基因拷贝数〈4,其中2例mRNA高表达(RNAscope 3分和4分),另1例mRNA中度表达(RNAscope 2分)。未见HER2基因状态及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在本组HER2 IHC 1+乳腺癌中检出了部分FISH阳性的标本,其mRNA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可判断为抗HER2治疗的潜在获益者。鉴于精准分子分型对于乳腺癌临床处理及相关诊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后续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量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并以同时期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1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5/7,71.4%),平均发病年龄为(64.9±11.3)岁。分析超声特征结果显示,甲状腺未分化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5.17±1.26)cm比(1.85±1.89)cm,P<0.001]、纵横比<1的比例高(100.0%比47.6%,P=0.03)、微钙化程度高(100.0%比52.4%,P=0.03)。两组在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囊性变、血流状况、被膜受侵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女性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5 cm结节如具备常见的超声恶性征象,同时又存在纵横比小于1和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现转移并确定及其范围是该病完全缓解和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本文报告了一例40岁女性病人,其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该女性患者的原发病灶仅1.1cm伴随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其MACIS评分为4.44,属于低死亡风险组患者群、复发的中低危人群,依据美国甲状腺学会2009年重新修订的有关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她属于可选择性行131I治疗且从放射性碘治疗中获益较小的病人。然而其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提示其双肺已出现弥漫性甲状腺癌转移灶,而其治疗后的18F-FDG PET/CT显像胸部PET/CT检查未见异常。我们首次报告了仅通过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所发现的双肺弥漫性转移,这例CT及18F-FDG PET/CT阴性而治疗后显像阳性的病人的处置已超出ATA指南范围,有关该例病人的报道将有助于弥补ATA等指南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方法对2例罕见乳腺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7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0.9 cm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硬化性乳头状病变,伴广泛的大汗腺化生。大汗腺化生区域,肌上皮细胞不明显,且p63及CD10染色完全阴性,而SMA、S-100、CK14、CK5/6染色均能够显示连续完整的外周及乳头轴心肌上皮细胞层。例2 6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4.5 cm囊实性结节。镜下结节呈囊性,囊腔周围可见厚的纤维性包膜,囊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筛状,可见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及大汗腺特征,局部有小灶性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p63、CD10、calponin、CK5/6、SMA、S-100、CK14在乳头轴心及囊腔外周均未发现肌上皮细胞,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转移。2例最终诊断:例1,乳腺硬化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大汗腺增生,例2,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大汗腺亚型)。随访7个月及4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乳腺良性大汗腺病变可发生异常的肌上皮细胞改变,出现部分甚至所有肌上皮细胞标记阴性以及肌上皮细胞的部分或完全缺失。除应用多种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外,乳腺大汗腺病变(尤其是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肺癌分子标志物在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总体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1].肺癌因其不易早期发现并且对化疗和放疗常产生耐药,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AFLP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建立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medial degeneration, MD)患者多种染色病理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非炎性病变的主动脉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将其以400倍率扫描为全视野数字图像(whole slide image, WSI)后由2名病理科医师对病变进行标注。按6:1的比例将标注后的WSI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训练集数据对SE-EmbraceNet进行训练,构建多种染色病理图像MD多分类[包括层内型黏液样细胞外基质聚集(intralamellar mucoid extracellular matrix accumulation,MEMA-I)、穿透型黏液样细胞外基质聚集(translamellar mucoid extracellular matrix accumulation,MEMA-T)、弹力纤维断裂和/或缺失(elastic fiber fragmentation and/or loss,EFFL)和平滑肌细胞核缺失(smooth muscle cell nuclei loss,SMCNL)]模型,并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精确率、F1值对模型的分类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非炎性主动脉病变手术标本病理切片530张。总提取5265组图像,每组均包含同一病变部位HE染色、特殊染色(弹力纤维/VanGieson、Masson、阿辛蓝/过碘酸雪夫)及平滑肌肌动蛋白5种染色病理图像。其中,训练集图像4513组,包括SMCNL 987组、EFFL 2013组、MEMA-I 1337组及MEMA-T 176组;测试集图像752组,包括SMCNL 166组、EFFL 335组、MEMA-I 222组及MEMA-T 29组。模型在测试集中显示出良好的MD分类性能,整体准确率为96.54%(726/752)。其中,对EFFL的识别能力最强,准确率、灵敏度、精确率和F1值均≥98.51%,其次为SMCNL,各评价指标均≥97.59%,亦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多种染色病理图像MD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有望应用于非炎性主动脉病变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n=19)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RET表达率分别为76%(38/50)、56%(28/50),存在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者占48%(24/50)。与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比较,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且甲状腺癌评分系统评分较高(P=0.011,P=0.022)。结论 BRAFV600E突变并存RET表达时提示PTC肿瘤组织分化差、更易出现实体亚型等侵袭性较高的病理亚型,有可能增加肿瘤相关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V-raf鼠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 (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远处转移病灶摄碘能力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PTC伴远处转移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发病年龄39.8岁),按其原发灶BRAFv600E基因是否突变分为突变组和野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血清学特征的差异,探讨BRAFV00E基因突变与远处转移灶摄碘的关系;分析BRAFve0E基因突变与治疗后Tg变化趋势的关系.采用两样本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 转移性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30.0%(12/40),突变组(n=12)与野生组(n=28)患者临床、病理、血清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3~1.728,x2=-1.951 ~1.088,均P>0.05).4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远处转移灶不摄碘,突变组与野生组中不摄碘的发生率分别为83.3%(10/12)和7.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34,P<0.05),提示BRAFv600E突变组较野生组远处转移灶更易出现不摄碘.野生组66.7%(14/21)的患者131I治疗后Tg呈下降趋势,19.0% (4/21) Tg稳定无明显变化,14.3%(3/21) Tg逐渐增高.突变组中所有患者131I治疗后Tg无下降趋势,2/9呈升高趋势,7/9保持稳定并且转移灶无碘摄取.结论 伴有BRAFv600E基因突变的PTC患者远处转移灶摄碘能力下降,对131I治疗反应差;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对伴有远处转移的PTC 131I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其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的新进展:风险与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研究者就已致力于证实向人的体细胞转基因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图1)。有3项试验揭示了转基因的潜力,其受试者分别患有血友病乙以及两种类型的严重复合免疫缺陷——X连锁和腺苷脱氨酶缺陷。但即使是最成功的试验也让人们对转基因的前景产生疑问。在血友病乙患者的试验中,受试者精液内发现了病毒载体(vector)——携带基因进入细胞的物质(图2)——人们担忧它是否会对生殖细胞系造成不良影响。在X连锁严重复合免疫缺陷试验中,2名受试者出人意料地发生了载体诱发的白血病,抵消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