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T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与AO空心拉力螺钉应用于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6根新鲜冷冻成人尸体股骨标本,制备成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固定的观察组(n=8)、AO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的对照组(n=8),比较两组骨折间压力及轴向压缩位移、循环负荷位移及极限负荷值。结果(1)观察组模型采用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后的骨折块间固定压力大于对照组、骨折块间轴向移动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模型采用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后的各个循环负荷周期位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模型极限负荷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模型(P<0.05)。结论 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固定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的强度与稳定性优于AO空心拉力螺钉,更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位固定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以及术后感染、肿胀、骨折不稳定、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三维复位定位系统辅助骨折复位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福岭  胡军  谢鑫  常祺  祝岩  张仁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20-122,F003
目的:观察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抗原能否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自愿者新鲜血液用于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以同种异体外周淋巴细胞分作供体和受体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电镜、姬姆萨一瑞氏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D组:首次混合培养淋巴细胞(PMLC),即受体淋巴细胞(R)+用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DBm)混合培养72h所得],A组(PMLC+DBm)、B组(PMLC+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C组(PMLC+DBm+白细胞介素2中和单抗)等4组淋巴细胞的活性变化、活性变化的原因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①4组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在电镜、显微镜下变化:均可见细胞质染色浓集、核固缩裂解,凋亡小体形成。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活性即刺激指数:B组和C组比A、D组明显减弱(3.152&;#177;0.322,1.802&;#177;0.115,4.293&;#177;0.269.3.709&;#177;0.278,P&;lt;0.05):C组细胞活性比B组也明显减弱(P&;lt;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Br组和Cr组高于Dr对照组和Ar组[(11.25&;#177;0.78)%,(31.65&;#177;1.33)%。(5.95&;#177;0.24)%,(2.15&;#177;0.04)%,P&;lt;0.01];C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f组(P&;lt;0.01)。结论:在体外混合培养条件下,实现抗原诱导外周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构建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骨密度的表达情况,了解运动训练对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对象: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去势组以及运动训练组,每组15只。②实验方法:单纯去势组、运动训练组分离出双侧卵巢并结扎,摘除,分层缝合切口。正常对照组大鼠仅行手术进入腹腔,切除少量脂肪组织后关闭腹腔。运动训练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跑步训练,跑道速度为15m/min。每日上下午各训练1h。各组动物于术后第12周麻醉下处死采血,收集骨骼标本。③实验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第3腰椎骨组织形态;DPX-IQ7040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第4腰椎骨密度;甲基百里香酚蓝法测定血清钙水平;硫酸亚铁法测定血清磷水平;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放免法测定骨钙素水平。结果:单纯去势组和运动训练组各有1只动物死亡。其余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腰椎骨密度:运动训练组明显高于单纯去势组[(0.2443±0.0202),(0.2004±0.0408)g/cm2,P<0.01]。②血清中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运动训练组钙离子、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去势组[(2.440±0.232),(3.053±0.172)mmol/L;(1.962±0.173),(2.350±0.195)μkat/L;(23.43±3.78),(27.86±4.43)μg/L,P<0.01]。③骨组织形态:运动训练组骨小梁数目增加,小梁的厚度增加,视野下穿孔的数量少于单纯去势组。结论:经过适量运动训练,大鼠去卵巢后体内骨改建的高转换状态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rhBMP-2与bFGF刺激后,其VEGF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rhBMP-2、bFGF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①联合应用rhBMP-2、bFGF在细胞记数、ALP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单独应用rhBMP-2或bFGF,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分开联合应用rhBMP-2、bFGF优于同时应用rhBMP-2或bFGF。结论:合理的联合使用rhBMP-2和bFGE,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VEGF的表达。此项技术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促进工程化骨在体内的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装甲部队下腰痛官兵的心理状态,分析与下腰痛有关的心理因子,为从心理层面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选取的下腰痛官兵组(n=110)和正常组(n=140)分别进行自编被试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施测,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下腰痛组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与焦虑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2下腰痛组与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和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与焦虑情绪与下腰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值得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9.
bFGF对兔骨髓基质细胞VEGF因子表达及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祺  刘建  胡蕴玉  孟国林  白建萍  彭磊 《医学争鸣》2003,24(19):1748-1751
目的: 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bFGF刺激后,其VEGF因子表达及细胞生物行为的变化. 方法: 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 培养5 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 结果: 不同剂量组间各项观测指标差异均显著,结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 bFGF促进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最佳剂量为1200 kU*L-1. 结论: bFGF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促进VEGF的表达,其剂量与效果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bFGF为1200 kU*L-1时,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在小段骨缺损中植入骨或仿生骨组织,坏死组织逐渐被替换,移植骨中会长入有活性的血管肉芽组织,移植骨被吸收,新骨主动形成。但在大段骨缺损,这一过程发生较慢且不完全。 目的:观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材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大段骨缺损修复能力及诱导生成血管能力。 方法:制作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抽签随机分2组,选择一侧分别植入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修复,均以另一侧为空白对照。植入后6个月行大体观察、X射线、组织形态学检查、组织切片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骨量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及阳性血管数检测。 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基本无骨组织生成。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植入后被新生骨组织分割成小块,材料原有结构破坏。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组较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组残存材料更少,材料降解更为彻底。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成骨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血管数目均明显高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组(P < 0.001),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血管数目成正比关系。说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骨修复能力进一步增强,诱导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