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83篇
  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对感染细胞内病毒的转录活性进行区分。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分离PBMCs细胞,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PBMCs细胞内HIV-1总DNA和RNA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Ratio)。根据Ratio值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另外选择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对3组样本进行基因转录组表达谱检测以及人口特征差异性检验,并对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对3组样本病毒转录活性区分的准确性。结果从60例感染HIV-1患者的PBMCs样本中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10例)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11例),另外选择6例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其中转录活跃组样本Ratio值为165.2~738.93,平均为(339.27±189.68);相对非活跃组Ratio值为4.67~42.39,平均为(17.65±11.78)。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间的CD4+T细胞计数(P=0.049)和Ratio值(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样本年龄(P=0.989)和性别(P=0.650)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样本的PBMCs基因表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HIV-1感染者(包括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区分明显。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有部分样本重合,同时结果也显示当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时,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健康人接近。结论基于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及两者间比值可以较好地区分PBMCs内病毒转录活性。HIV-1感染细胞内部病毒的不同转录激活状况可导致其基因表达谱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科学评价平顶山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对疾病监测系统中2016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3 214例,报告粗死亡率578.37/10万,其中男性死亡13 883例(664.49/10万),女性死亡9 331例(484.8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7倍;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别为:27.19%、25.45%、23.53%、7.28%及7.15%,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50%;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所致,5~岁组和15~岁组人群死亡主要以伤害为主,45岁以上人群死亡则以慢性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膀胱运动的效应细胞是逼尿肌细胞,而膀胱Cajal间质细胞如能在膀胱运动中作为起搏细胞而存在,必须能对逼尿肌细胞进行调控.因此,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Cajal间质细胞是否具有起搏细胞地位.目的:观察膀胱逼尿肌细胞与Cajal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分析膀胱Cajal细胞在逼尿肌细胞兴奋调控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用于取膀胱逼尿肌新鲜组织块.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利用荧光漂白技术模拟信号从Cajal间质细胞传递到逼尿肌细胞的过程,观察Cajal间质细胞与逼尿肌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情况.主要观察指标: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①Cajal间质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②对单个Cajal间质细胞相邻的逼尿肌细胞进行荧光漂白后,发现逼尿肌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明显恢复,同时Cajal间质细胞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Cajal间质细胞与逼尿肌细胞之间有信号通讯通路.结论:逼尿肌细胞与Cajal间质细胞之间存在结构上的联系,Cajal间质细胞可以将兴奋信号传递给周围的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范艳  喻涓  杨榆青  何丹  姚政  宋波 《世界中医药》2021,(4):566-570,575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多糖对NAFLD大鼠的干预作用,并从NLRP3信号通路分析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正常、模型、金钗石斛多糖高、中、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组,除正常组外,NAFLD模型构建成功治疗4周后处死,取出肝脏检测肝脏病理学和NLRP3、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收集血液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结果:正常组肝小叶清晰,细胞核分布均匀,模型组有明显脂肪空泡和炎症反应浸润,金钗石斛多糖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TG、TC、HDL-C、LDL-C、IL-1β、IL-18、Caspase-1和NLRP3蛋白及mRNA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钗石斛多糖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此外金钗石斛多糖组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AST、ALT和HDL-C没有差异,高剂量组TG、TC和LDL-C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中和高剂量组IL-1β、IL-18、Caspase-1和NLRP3蛋白及mRNA明显低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结论:金钗石斛多糖可明显改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功能和血脂,这与其可调节炎性小体NLRP3,进而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176;判定为正常,〉100&;#176;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176;判定为正常,〉45&;#176;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cmH20;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毒蕈碱受体在调节逼尿肌细胞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受体亚型M3R直接介导逼尿肌细胞收缩。Ca2 是刺激逼尿肌细胞收缩的直接因素,Ca2 有数十种受体结合蛋白质,Ca2 通过与不同受体蛋白结合调节不同反应。目的:探讨Ca2 -钙调蛋白在M3R介导逼尿肌细胞收缩中的作用。设计:以逼尿肌细胞为观察对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中心。材料:实验在重庆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方法:将原代培养逼尿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接种于6孔培养板上培养,实验组培养细胞70%融合时加入1×10-4mmol/L卡巴胆碱和毒蕈碱受体亚型M2R拮抗剂,分别阻断M3R、M2R,采用Ca2 浓度和钙调蛋白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两组逼尿肌细胞Ca2 浓度和钙调蛋白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细胞内[Ca2 ]i浓度、钙调蛋白活性变化。结果:实验组的[Ca2 ]i和钙调蛋白的平均通道荧光对数值高于对照组(3.26±0.38,2.06±0.12,P<0.01);(2.87±0.34,2.14±0.24,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Ca2 -钙调蛋白以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M3R介导逼尿肌细胞收缩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8.
子宫肉瘤是来源于子宫间叶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分类较多。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未分化子宫肉瘤。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一些子宫肉瘤的新亚型被发现,如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被分为YWHAE-NUTM2A/B 融合、ZC3H7B-BCOR 融合和BCOR 内部串联重复三种分子亚型。同时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子宫肉瘤分类, 包括SMARCA4 缺失性子宫未分化肉瘤、NTRK 基因重排的子宫肉瘤和COL1A1-PDGFB 融合的子宫肉瘤。这些类型子宫肉瘤在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容易误诊,需要掌握其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等特征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肉瘤的特定基因改变不仅为子宫肉瘤的精准分类提供依据,更为探索靶向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77;t=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DCA循环对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5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干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抑郁情况、焦虑程度以及认知能力评分,测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干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SDS评分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19,P=0.000);对照组SAS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0,P=0.000);对照组MMSE评分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P=0.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与实验组(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45,P=0. 017);对照组满意度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4,P=0.000)。结论:PDCA循环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住院压力,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