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循环牵张应力对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1例29岁手术切除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通过病理学方法评价其退变程度,酶消化法分离椎间盘纤维环细胞.选取P3代细胞,利用ElectroForce 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BioDynamic生物反应舱系统,以3h为固定时间点对其进行不同水平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 16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45~74岁,平均56.5岁。15例神经功能损害与头颈部活动有关(如打喷嚏、咳嗽、过伸颈部等),1例诱因不明,神经症状均持续加重。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Score, JOA)为(7.1±1.8)分。术前CT扫描示骨化的后纵韧带平均占椎管矢状径的83.7%。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整块切除、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为150~600 ml,平均300 ml。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4.4±1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3.2±1.7)分、(13.5±1.6)分、(14.1±1.5)分, 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6%、64.6%、70.7%。术后1例伤口形成血肿,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肩背部疼痛。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恶化、椎动脉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术对脊髓干扰小、安全性高,结合颈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可用于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问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4.
微创入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ASS)是在经典微创脊柱手术(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ASS通过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MASS有效结合了MISS与开放手术的优势,减少了传统开放手术和MISS手术的并发症,具有手术组织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MISS缩短、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医疗效价比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5.
朊粒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作为全球医学热点的疯牛病 ,现在被证明是由朊病毒 ( prion)或被称为朊粒蛋白的一种物质引起的。美国S B prusiner发现并证明它是一种新的病原体 ,完全由蛋白质构成 ,不含核酸 ,是一种能引起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产生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 cephalopathy ,TSE)的致病因子。这类疾病的共性是潜伏期长、起初不易察觉、脑组织发生海绵状变性、死亡率高[1] 。其中 ,最大的危害是人类克雅病 ,即皮层 -基底节 -脊髓变性综合征 ,以及…  相似文献   
6.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ASS)是在经典微创脊柱手术(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ASS通过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MASS有效结合了MISS与开放手术的优势,减少了传统开放手术和MISS手术的并发症,具有手术组织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MISS缩短、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医疗效价比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因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减压充分,手术疗效同开放手术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MED手术视野局限.难以按照开放手术时显露的解剖标志定位.目前,一般可采用以下定位方式:(1)术中透视定位.但占用手术时间,操作繁琐~([1-3]);(2)棘突插针定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棘突与椎间隙化置有偏差~([4]).(3)腰椎定位器定位.本文报道采用腰椎定位器在腰椎间盘镜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理载荷下椎体节段间三维运动学特点。 方法L4-5间 盘退变突出患者15 例, 年龄为(40.2±4.1)岁, 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10 名, 年龄为(54.4±3.5)岁, 为对照 组。受试者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 导入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椎体模型, 将椎体模型与双荧光透视影像 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DFIS)捕获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站立、屈伸、旋转及侧弯)的腰椎透 视图像进行匹配, 以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通过测量椎体上的三维坐标系, 获得病 变节段(L4-5)和相邻节段(L3-4)椎体间在体运动学数据。 结果 实验组病变节段(L4-5)在前屈、后伸时, 沿 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的位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沿冠状轴的旋转角度(3.7°±2.1°)较对照组(1.9°± 1.1°)明显增加(P 0.0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三维运动模式与正常人不同, 表现在 病变节段屈伸活动及左右位移增加、沿垂直轴旋转有减少趋势, 而头侧相邻节段位移运动范围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 ~61岁.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和钛板内固定术.减压节段:1例C5椎体,1例C6椎体,1例C5椎体+C6/7椎间盘.发生瘫痪时间为术后30 min~4 h.2例为完全性瘫痪,1例为不全瘫.全部患者发现截瘫后立即给予脱水、营养神经药物、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急症行颈椎MRI,均可见颈脊髓肿胀,未见明显血肿压迫脊髓. 结果 经早期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截瘫在2h内完全缓解,未采用二次手术减压.1例患者药物治疗后24 h仍恢复不全,遂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颈脊髓内高压,经减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再次手术后1周脊髓功能基本恢复. 结论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四肢瘫痪除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外,还与术后颈脊髓肿胀及椎管减压空间有限有关.术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挽救脊髓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
自发现HBV以来 ,有关HBV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先后发现了HBsAg、HBcAg、HBeAg、HBxAg等多种病毒蛋白 ,其中HBeAg及其装配形成的HBV核壳体有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并且有很多没有清楚的地方 ,其中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热点 ,与HbcAg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肝炎特别是HBeAg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 ,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的首要起因 ,肝细胞癌是世界八大癌症之一。而乙型肝炎在现在及将来将占绝大多数比重 ,丙型肝炎尽管也占一定比重 ,但重要性则差之。肝癌在慢性肝病患者隐袭的发生 ,当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