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同时灌服参苓白术散浸膏剂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及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DL-C及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SIRT1)/p5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9.6 g·kg-1),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组给予高脂饲料,柴胡疏肝散组同时给予柴胡疏肝散浸膏剂灌胃。1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和肝组织TC、TG含量;取肝组织行HE和油红O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IRT1、p53、乙酰化p53(Ac-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肝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脂质沉积明显减轻,血清LDL-C和肝组织TC、TG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而Ac-p5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调控肝组织SIRT1/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脾相关理论认为肝与脾生理上制中有生,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肝病可传脾,脾病亦可及肝,这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具有相似之处。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虚的证候表现存在一致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和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可认为肝郁脾虚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痰、湿、瘀等为其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法,同时注重解毒通络,祛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代谢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sirtuin 1(SIRT1)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NC)组、高脂(HFD)组和柴胡疏肝散(CSP)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用药组大鼠同时灌服柴胡疏肝散浸膏剂(9.6 g·kg-1·d-1)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和肝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SIRT1和解偶联蛋白2(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肝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电镜结果证实肝细胞脂质蓄积严重,提示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NC组比较,HFD组血清和肝组织匀浆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血清AST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肝组织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 0.01),UCP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HFD组比较,CSP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血清和肝匀浆TC和TG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肝匀浆TC和TG含量下降显著(P < 0.05),血清AST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肝组织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UCP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 < 0.01),但各组大鼠总AMPK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柴胡疏肝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SIRT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 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 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采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龙华区837 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性别、分年龄段统计超 重、肥胖人数,评估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查学生每周食用油炸及甜食次数,每周运动超30 min 次数,每 天睡眠时长,父、母亲体质量指数,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判定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共获得789 名 学生的有效问卷,有效率94.27%,其中超重检出率19.77%,肥胖检出率6.34%。青少年营养状态均良好,生 长发育均正常。男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超重、肥胖总 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食用油炸及甜食次数越多、每周运动超30 min 次数越少和 每天睡眠时长越短,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后显示,性别、年龄、每周食用油炸及甜食次数、每周运动超30 min 次数、每天睡眠时长均是 影响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少年中医体质分布占比由多到少依次是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气 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血瘀质。其中超重、肥胖青少年的中医体质以阴虚质为主。与平和 质相比,中医体质按影响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 热质。结论:深圳市龙华区青少年超重、肥胖总检出率较高,尤其是男生。性别、年龄、每周食用油炸及甜食 次数、每周运动超30 min 次数、每天睡眠时长、体质偏颇均是影响该地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独立因素。深 圳市龙华区青少年的中医体质类型主要有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等,其中影响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中医体 质类型为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尤以痰湿质为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