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阳性妇女的年龄及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根据芯片上HPV基因亚型分布图进行阳性或阴性及单重或多重感染判断。结果 4 210例HPV阳性病例中,HPV感染年龄段分布前5位依次为2630、2130、2125、3125、3135、3635、3640、4140、4145岁,分别占25.89%、20.07%、17.91%、13.63%、8.08%;感染率排在前10位的HPV亚型依次为HPV52、16、58、6、11、CP8304、53、68、18、33,分别占阳性病例数的25.44%、17.86%、13.14%、12.71%、9.86%、9.17%、9.05%、6.53%、5.99%、5.82%;其中,单一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70.14%、29.86%;随年龄的增长,HPV52、16、58感染率逐渐增加,HPV6、11亚型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HPV感染阳性妇女主要集中在2145岁,分别占25.89%、20.07%、17.91%、13.63%、8.08%;感染率排在前10位的HPV亚型依次为HPV52、16、58、6、11、CP8304、53、68、18、33,分别占阳性病例数的25.44%、17.86%、13.14%、12.71%、9.86%、9.17%、9.05%、6.53%、5.99%、5.82%;其中,单一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70.14%、29.86%;随年龄的增长,HPV52、16、58感染率逐渐增加,HPV6、11亚型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HPV感染阳性妇女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HPV52、16、58、6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的优势亚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获得大量P0代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于细胞(hpcMSCs)培养方法.方法 从胎盘绒毛膜分离出hpcMSCs,经初次培养和再次培养7d后,将原培养瓶中培养基、未贴壁组织和冲洗生理盐水离心后分别进行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 获得的hpcMSCs均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细胞,每例胎盘获得(25.54±3.38)×106个P0代细胞,初次培养、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1.73±2.09)×106、(11.12±1.42)×106和(2.69±0.71)×106,培养时间分别为(12.00±0.64)d、(8.87±0.63)d和(12.33±0.80)d.再次培养时间和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时间延迟的趋势.3次培养的每培养瓶获得细胞数分别为(1.12±0.15)×106、(2.10±0.16)×106和(1.04±0.16)×106,再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细胞数量减少的趋势.3次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和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差异,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一份绒毛膜标本,通过3次培养,获得的P0代hpcMSCs细胞数量比初次培养翻倍,本方法可为再生医学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493例女性中检出HPV阳性1947例,阳性率为29.99%。阳性感染者中,单一型感染最多,为1436例,占73.75%,其中高危单一型感染者1143例,占58.71%,低危单一型感染者293例,占15.05%;混合型感染者511例,占26.25%,主要为双重感染,占19.41%。15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高危亚型阳性率为25.24%,6个低危亚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98%。排在前十位的亚型分别是HPV52(25.22%)、HPV58(14.20%)、HPV16(13.56%)、HPV6(9.76%)、HPV11(8.32%)、HPV53(7.70%)、HPV33(6.73%)、CP8304(6.68)、HPV68(6.63)、HPV18(6.52%)。在各年龄组中,小于20岁女性感染率最高,为52.5%,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21-三体胎儿及其父亲的SRY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fluorescentPCR,QF—PCR)及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唐氏筛查高风险胎儿羊水标本及其父亲外周血标本。采用SRY基因PCR产物直接DNA测序检测胎儿及父亲的SRY基因序列。结果QS—PCR检测胎儿为21-三体,父亲染色体数目未见异常;核型分析结果,胎儿:47,XY,+21,父亲:46,XY;基因测序显示胎儿和父亲均为SRY基因174T〉G突变,此突变导致SRY蛋白的第58个氨基酸由天门冬氨酸(D)变为谷氨酸(E),即D58E。结论检测到的SRY基因174T〉G突变是一种家族性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反向点杂交技术在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状态,分析植入情况和嵌合状态,并与多重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扩增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多重荧光标记STR-PCR技术相比,反向点杂交技术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到受者比例仅为1.56%的微嵌合状态。结论反向点杂交技术灵敏、快速、价廉,适用于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的长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兔生长板软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代分离及培养兔肋软骨生长板软骨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酶动力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所培养软骨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AT-RA分别联合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及可以产生NO的S-亚硝基谷胱甘肽(SNOG)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别检测AKP活性。结果发现随着AT-RA浓度的递增,AKP、NOS活性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L-NAME明显抑制所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AKP的活性(P<0.05),SNOG可以提高所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AKP的活性(P<0.05)。认为NO可以促进兔肋软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 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936例女性共检出HPV多重感染患者541例,多重阳性率为7.80%.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分别是55.45%、41.59%、2.96%.多重阳性感染者中,双重感染最多,为399例,占73.75%.21个亚型中共有20个亚型被检出.在各年龄组中,≤20岁女性多重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2.73%,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36,P=0.000<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的多重感染率较低,但以高危混合型为主;用HybriMax法对HPVDNA进行多重感染的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l chorionic-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c MSCs)分离培养方法。用手持电动匀浆器处理人绒毛膜,经酶消化后接种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获得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73、CD105、CD90,而CD34、CD45、CD14、CD19、HLA-DR呈阴性,生长曲线为"S"型,经成骨或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或油红O染色呈阳性。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认可的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建立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新方法,结合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的优点,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21-三体胎儿及其父亲的SRY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QF- PCR)及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唐氏筛查高风险胎儿羊水标本及其父亲外周血标本.采用- SRY基因PCR产物直接DNA测序检测胎儿及父亲的SRY基因序列.结果 QF - PCR检测胎儿为21-三体,父亲染色体数目未见异常;核型分析结果,胎儿:47,XY,+21,父亲:46,XY;基因测序显示胎儿和父亲均为SRY基因174T>G突变,此突变导致SRY蛋白的第58个氨基酸由天门冬氨酸(D)变为谷氨酸(E),即D58E.结论 检测到的SRY基因174T>G突变是一种家族性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