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1例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中国甲基丙二酸尿症的cblA型病例.方法 就病例临床、血液酯酰肉碱谱、尿有机酸、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男,1岁3个月时因“间断呕吐、酸中毒、发育落后8个月”就诊.患儿生后7个月内发育正常,7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后lh出现呕吐、昏迷.临床诊断“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经补液等治疗后好转.此后,患儿发育落后,间断呕吐.1岁3个月时接种百白破疫苗,接种3h后再次出现呕吐,嗜睡,静脉补液后未见好转,7d后喘憋、呼吸困难、昏迷.患儿血液丙酰肉碱16.3μmol/L(参考值1.0 ~ 5.0μmol/L)、丙酰肉碱/游离肉碱0.27(参考值0.03 ~0.25)增高,尿甲基丙二酸(388.21 mmol/mol肌酐,参考值0.2~3.6 mmol/mol肌酐)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显著增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正常,符合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A基因存在c.650 T>A(p.L217X)和c.742 C>T(p.Q248X)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cblA型.经羟钴铵肌内注射、左卡尼汀、低蛋白饮食及特殊配方奶粉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患儿现2岁7个月,智力运动正常.结论 报道我国首例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cblA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对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预防接种前的代谢筛查是减少意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是较为少见的氧化磷酸化障碍性疾病。本文对1例单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患儿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0个月,8个月时出现发热,热退后出现进行性全身无力、运动发育倒退和吞咽困难。血乳酸、丙酮酸增高,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对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复合物I-V活性测定和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分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活性为21.9 nmol/min?mg线粒体总蛋白(正常对照47.3±5.3 nmol/min?mg线粒体总蛋白),柠檬酸合酶活性为22.1%(正常对照50.9%±10.7%),均显著降低。线粒体基因分析未发现异常。患儿确诊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经治疗患儿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目前患儿22个月,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MUT 基因突变引起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 变位酶缺陷是我国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主要病因。该文报道我国首例以急性脑干脑炎和脊髓炎样形式起病的MUT 型患者,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复杂临床表型。患儿,女,3 岁2 个月时因发热伴肢体进行性无力3 d,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1 d 就诊。头颅MRI 扫描提示双侧苍白球及脑干背侧对称片状高信号,脊髓MRI 扫描提示急性脊髓炎样改变。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中枢型呼吸衰竭?",血液丙酰肉碱(6.83 μmol/L,参考值1.0~5.0 μmol/L)增高,尿甲基丙二酸(133.2 mmol/mol肌酐,参考值 0.2~3.6 mmol/mol 肌酐)显著增高,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正常。MUT 基因存在c.1663C>T 和c.1630_1631GG>TA 突变,其中c.1663C>T(p.A555T)为新突变,确诊为MUT 型甲基丙二酸尿症。经特殊饮食、维生素B12、左卡尼汀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甲基丙二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的代谢筛查及基因诊断是鉴别病型、指导治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3 例Menkes病患儿的临床与ATP7A基因分析及1例产前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kes 病是一种罕见的X 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A 基因突变导致铜吸收障碍,铜相关酶功能缺陷,引起多系统功能障碍。该文拟通过对3 例Menkes 病患儿的临床经过和ATP7A 基因突变分析对该症进行研究,并对1 例再孕母亲进行产前诊断研究。3 例男婴于8~9 个月时来院就诊,均为婴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抽搐和智力运动落后,抗癫癎治疗无效,面色苍白,毛发稀疏、卷曲,小头,MRI 扫描显示脑萎缩、白质异常、基底节损害和脑血管形态改变,血浆铜蓝蛋白均显著降低,分别为70.2、73.5、81.0 mg/L(参考值210~530 mg/L),符合经典型Menkes 病临床表型。例1 和2 的ATP7A 基因存在c.3914A>G(p. D1305G)突变,例3 为c.3265G>T(p.G1089X)突变,均为新生突变。c.3914A>G(p. D1305G)为已知突变,c.3265G>T(p.G1089X)为新突变,均为我国首次报道。例1 患儿的母亲再孕,于妊娠20 周时抽取羊水细胞,通过胎儿ATP7A 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ATP7A 基因未见c.3914A>G,提示胎儿未患与先证者相同的疾病。胎儿出生后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5.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导致学童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陷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常见类型之一。该文通过对1例MTHFR缺陷导致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经过、生化特点、MTHFR 基因突变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患儿11岁起出现精神异常,恐惧、幻听、学习困难、入睡困难、脾气暴躁、发呆、傻笑,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多种精神科药物治疗无效,休学。13岁时来院就诊,血、尿总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血浆和脑脊液叶酸均显著降低。血液蛋氨酸水平正常。患儿MTHFR基因存在665C>T纯合突变。经亚叶酸钙、维生素B12、维生素B6、甜菜碱补充治疗1周后,患儿血清及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降至正常,病情逐步改善,3个月后复学。晚发型MTHFR缺陷合并继发性脑叶酸缺乏症的患儿可表现为精神分裂症;血液及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血液氨基酸测定、血清及脑脊液叶酸测定及基因分析对患者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甜菜碱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兔血浆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并结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复制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养心颗粒治疗组、养心颗粒防治组、胺碘酮治疗组,并另取7只做为空白组,测定各组家兔NO及PGI2含量。结果模型组、养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家兔血浆NO及PGI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养心颗粒防治组与模型组比较,家兔血浆NO及PGI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用高脂饮食喂养家兔并结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以复制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与人类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相近似;以益气养心安神为立法组成的养心颗粒能够增加NO的合成和PGI2的含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其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新生儿血液氨基酸及肉碱谱项目室内质控图的方法。方法使用Excel表格的作图功能及VB代码编辑功能,设计制作出包括失控点在内的单值多点的定量质控图。结果将靶值、1SD值及当前批次质控数据输入数据表中,计算机可依据所有测定点绘制成质控图,图中的失控点与在控点区分明显,便于判定。结论利用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制作适用于新生儿血液氨基酸及肉碱谱室内项目质控图,方便且实用,对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一例婴儿型Sandhoff病男婴及其家系的临床、基因与产前诊断研究,探讨本病的诊断与产前诊断方法。方法:患儿男,生后易惊,易呛咳,8个月起精神运动倒退,无力,经功能训练等多种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患儿于1岁4个月出现癫痫,1岁5个月时来院就诊,双侧眼底检查发现樱桃红斑,视神经萎缩,脑MRI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异常信号,白质弥漫异常信号。考虑到神经节脑苷脂病的可能,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分析。患儿母亲再孕18周时来院要求产前诊断,19周时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进行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己糖胺酶A+B活性为0(正常对照41.9~135.1 nmol·h-1·mgprotein-1),严重缺陷,确诊为Sandhoff病。HEXB基因分析证实患儿存在两个突变,其中外显子14的c.1645G>A(p.G549R)为新突变,内含子7 c.IVS7-48T缺失为已知突变。目前患儿2岁3个月,进行性衰竭,频繁抽搐,失明,四肢及躯干张力增高。患儿母亲第2胎羊水细胞HEXB基因分析显示,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致病突变,未患Sandhoff病,生后经脐带血白细胞己糖胺酶A+B活性正常,HEXB基因分析未见异常,为健康女婴,验证了产前诊断结果。结论:采用酶学与基因分析为一例婴儿型Sandhoff病明确诊断,并首次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帮助患者家系的新生婴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Danon病患儿临床及LAMP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 201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3岁男性儿童(先证者),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为明确病因进行了临床调查及基因分析。结果 患儿(先证者)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入托体检发现肝酶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心电图显示左室高电压,Q-T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二尖瓣关闭不全,符合肥厚性心肌病诊断。LAMP2基因分析显示:患儿存在c.973-974insC(p.L325fs)纯合突变。母亲患不明原因的肥厚性心肌病,为c.973-974insC杂合突变携带者。其父亲健康,LAMP2基因正常。c.973-974insC为新发现突变,导致框移突变,并产生1个提前终止翻译的密码子。结论 Danon病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遗传性心肌病,本文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了中国首例Danon病患者。LAMP2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Danon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1 例因发育落后及癫癎而诊断为母性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的患儿。患儿男,1 岁8 个月时就诊,发育落后,1 岁出现癫癎,毛发黑,头围小,发育商为43,脑MRI 扫描显示白质髓鞘化发育落后,双侧侧脑室增宽,枕骨大孔狭窄。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及尿液有机酸正常。家族史调查发现患儿母亲自幼智力落后,学习困难,毛发色泽发黄,26 岁结婚,婚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患儿母亲于28 岁来院检查,血液氨基酸分析发现血液苯丙氨酸显著增高(916.54 μmol/L,正常值20~120 μmol/L),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611A>G(p.Y204C)纯合突变,为PAH 缺陷导致的PKU 患者。患儿为c.611A>G杂合突变携带者,血液苯丙氨酸正常。患儿父亲健康,PAH 基因未检出突变。建议对于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的患儿需进行详细的家族史调查,对智力障碍的父母更需进行详细的临床及代谢分析,以发现亲代疾病导致的儿童脑损害,如母性P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