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低温保存的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POB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体外复合后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经鉴定的幼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置入液氮罐中保存,取冻存6个月的细胞做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然后与BGC复合培养,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处,对照组为植入单纯BGC组。术后第2、4、8、12周取材,行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复合材料的成骨能力。结果 复苏的成骨细胞仍具有典型的成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BGC复合植入体内后,能继续生长增殖并形成骨组织,能较快较好地修复骨缺损。结论 利用冻存复苏的成骨细胞进行组织工程学研究是可行的,细胞与材料复合所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望在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受损背根神经节 (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与细胞内Ca2 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 3 2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 10d组、损伤 3 0d组、损伤 90d组 ,建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的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模型 ,于损伤后 10d、3 0d、90d应用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损伤DRG异位电活动的改变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受损DRG神经元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①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 ,受损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度随损伤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损伤各组与正常组相比 ,DRG放电频率、放电幅度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②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受损DRG细胞内Ca2 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Ca2 浓度有下降趋势。结论 Ca2 与受损神经元的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变化相关 ,Ca2 浓度升高可导致受损神经元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用筑巢式多重PCR技术对单细胞进行HLA配型,分析影响单细胞PCR扩增的因素。方法首先分别采用不同的细胞裂解方法制备单细胞DNA模板,然后采用多重PCR分别扩增HLA—A,B基因的第2、3外显子和第2内含子区域,HLA—DRB1基因的第2外显子区域,最后根据大量DNA的常规HLA分型结果对单细胞第1轮扩增产物进行第2轮筑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结果酶解法制备单细胞DNA模板效率最高,第1轮扩增成功率为93.3%,而碱裂法和冻融法分别为83.3%和73.3%;采用酶解法制备单细胞DNA模板进行第2轮PCR—SSP分型验证,20份标本扩增成功率为95%,有3份标本只扩增出一条染色体,等位基因脱扣发生率为15%,全部操作可在6h内完成。结论筑巢式多重PCR技术对单细胞HLA分型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操作时间短,可望应用于妊娠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骨髓标本15例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人骨髓检查结果正常者,均签署捐献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骨髓2.0~5.0mL,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贴壁法获得纯化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在适当的条件下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采用两步法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观察其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素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因子刺激下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动态变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RT-PCR检测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免疫表型: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呈形态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44表达阳性。②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此类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③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分化:第1步诱导后出现细胞簇,双硫腙染色不着色,胰岛素分泌量少,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证实其为胰岛前体细胞。第2步诱导后细胞簇数目逐渐上升,至诱导14d大部分细胞簇经双硫腙染色都呈红色。④诱导后培养上清中胰岛素含量:诱导第3,7,14,21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5.3±4.9),(34.1±5.6),(40.4±5.3),(39.8±5.1)mU/L。⑤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诱导7d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insulin1、insulin2和Glut2基因均不表达。诱导14,21d检测到insulin2、PDX-1基因表达,insulin1基因弱表达,Glut2基因不表达。结论:体外分离、纯化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7d可分化出胰岛前体细胞,不具功能性;诱导14d后可成功地分化出成熟的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多份脐血混合移植重建免疫造血系统的可能性,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方法:将1×10~6个C57BL/6和1×10~6个615小鼠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同时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10~15天后检查受鼠的脾结节(CFU-S),作受鼠的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以检测造血重建;1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受鼠体内供者细胞的嵌合状态;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免疫重建和免疫耐受;用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混合脐血移植小鼠的生存率为65%,未移植小鼠全部死亡;移植后10~15天在小鼠的脾脏可以检测到CFU-S,小鼠骨髓培养有CFU-GM生长;移植后30天发现在同一个小鼠的体内有2个供者的不全嵌合体同时存在;受鼠对两个供鼠的淋巴细胞均产生了免疫耐受;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查表明有轻-中度GVHD。结论:混合脐血移植可以重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不引起重度GVHD。本研究为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脐血巨核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份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CD34 细胞。采用细胞因子组合(1)(TPO加SCF加IL-3加IL-6)、细胞因子组合(2)(TPO加SCF)2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CD34 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 d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检测以评价巨核细胞的成熟程度。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41 )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 d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1)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2)(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P<0.05),但因子组合(2)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34 /CD41 )的数量在7 d时最多,这也被CFU-MK所证实。DNA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扩增后巨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11a的表达维持在高水平,而CD54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植入不同细胞浓度与不同细胞因子对小鼠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的方法,分别植入不同的细胞浓度及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后,培养2周时计数CFU-F的数量,培养3~4周时观察贴壁细胞的形态。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接种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的增加,CFU-F的数量略有增加,但增加数量有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干细胞因子(SCF)和白细胞介素-3(IL-3)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SCF和SCF、IL-3联用能明显增加CFU-F的数量,而对贴壁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可以扩增,提示细胞因子作用下的基质细胞扩增有可能用于造血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硬化模型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简便、经济的兔肝硬化造模方法, 并观察造模过程中的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兔24R,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只给予乙醇灌服,并SC CCl4,正常对照组4只给予正常饮水并以等量橄榄油代替CCl4 sc.每2 wk采集血样和小块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 Masson三色胶原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随着四氯化碳处理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8 wk 后ALT值和AST值(ALT,1867.1±200.1 nkat/L vs 883.5±116.7 nkat/L,P=0.01;AST,983.5± 116.7 nkat/L vs 650.1±133.4 nkat/L,P=0.03) 均显著升高,而GGT值(100.1±33.3 nkat/L vs 366.7±50.1 nkat/L,P=0.01)显著降低;实验 8 wk末观察到肝硬化的典型病理表现,可观察到假小叶的形成.结论:联合应用CCl4和乙醇可成功诱导兔肝硬化,该方法动物死亡率低、造模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脐动、静脉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在胎儿期造血中的作用,寻找造血干/祖细胞的新来源,供临床移植应用。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脐动、静脉血中CD+34细胞含量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集落的产率。结果脐静脉中CD+34及CD+34/CD-38细胞含量分别为(1.25±0.94)%和(0.61±0.50)%,较脐动脉血中的含量(0.77±0.50)%、(0.33±0.27)%显著增高(P均<0.05);脐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MNC)大多处于静止期(>9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合成期细胞的比率在脐静脉血中为(2.2±1.8)%,明显高于脐动脉血的比率(0.9±1.0)%;脐静脉血中CFU-GM、CFU-MIX和HPP-CFU的产率分别为(49.7±28)/2×105MNC、(8.7±4.6)/1×105MNC和(1.6±1.2)/1×105MNC,明显高于脐动脉血的产率(18±9)/2×105MNC、(5.2±2.7)/1×105MNC和(0.4±0.4)/1×105MNC,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脐静脉血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含量高于脐动脉,提示胎盘绒毛膜在胎儿期造血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造血干/祖细胞的又一来源。  相似文献   
10.
混合脐血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混合脐血移植重建免疫造血系统的可行性,扩大脐血移植(CBT)的应用范围,将孕20日的C57BL/6(H-2b)小鼠和615(H-2k)小鼠经剖腹产取出胎盘和胎鼠,剪碎后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将二者各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