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包含了听神经病在内的以听性脑干反应(ABR)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为特征的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小儿的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2~2008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听力专科检查中ABR严重异常(波Ⅴ阈值≥80 dB nHL)、DPOAE正常、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的患儿182例(350耳)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4天~13岁,平均年龄15.67个月.结果 ①182例蜗后听觉神经损害患儿中,107例(58.79%)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其中34例(18.68%)伴发核黄疸.在首次就诊的原因中,以"运动障碍"为主诉者最多,占32.42%(59例).因新生儿期听力损害高危因素进行听力评估而发现者占26.37%(48例).在伴随的疾病中,64例(35.16%)确诊伴随有脑性瘫痪.②本组182例蜗后病变患儿中,168例(占92.31%)双耳患病,14例(占7.69%)单耳患病.168例双耳均为蜗后病变的患儿中,最大强度刺激双耳均无Ⅰ波分化病例所占比例最高(94例,占55.95%).③在患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的350耳中,172耳最大强度声刺激(103 dB nHL)ABR无波分化,69耳仅见波I分化,40耳见波I+Ⅲ+V分化,25耳仅见波V分化,20耳见波I+Ⅲ分化,15耳见波Ⅲ+V分化,5耳见波I+V分化,4耳见波Ⅲ分化.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包含听神经病在内的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小儿蜗后病变以双耳对称发病多见,双耳不对称患病的现象亦可出现,但相对少见.在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为ABR从波 I 开始就严重异常.小儿蜗后病变的听力学特征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听性脑干反应(ABR)中度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为特征的中度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小儿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小儿听力专科中ABR中度异常、刺激声强度(正常听力级)在70~80dB时才出现波Ⅴ分化,DPOAE正常,中耳功能分析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者为研究对象,列为蜗后病变研究组,共61例(80耳),年龄1+月至3岁,平均5.59个月.另选择ABR波Ⅴ阈值介于50~80dBnHL、DPOAE异常、排除中耳病变的听力障碍患儿57例(85耳),年龄3个月至6岁,平均28.02个月,作为蜗性病变对照组.从该院小儿听力中心资料库中,随机抽取同时具备正常ABR和DPOAE的与研究组同年龄段样本共55例(84耳),年龄1个月至3岁,平均5.56个月,作为健康对照组.蜗后病变研究组、蜗后病变研究组及正常听力组间进行DPOAE幅值及引出率的比较.结果 (1)61例蜗后病变研究组患儿的既往病史中,18例(29.51%)曾有中重度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史,12例(19.67%)有外周性脑积水既往病史;(2)19例(38耳)为双耳发病,42例(42耳)为单耳发病;(3)90dBnHL刺激声强度下,蜗后病变研究组61例80耳引出波Ⅰ的比例为87.50%(70/80),引出波Ⅲ的比例为96.25%(77/80),引出波Ⅴ的比例为100%(80/80);(4)蜗后病变研究组与正常听力对照组在中高频点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蜗后病变研究组与蜗性病变70、80dB对照组在中高频点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蜗后听觉障碍的临床病例中,存在中度蜗后听觉神经损害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包含小儿听神经病在内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严重异常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正常为特征的听功能障碍症侯群的病因学特征、病损部位与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 2 0 0 2~ 2 0 0 4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DPOAE正常 ,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的患儿 98例 (16 8耳 )入选为研究组。根据神经康复科医师的评估 ,作出是否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其相关病因的诊断 ,统计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研究组中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类型与比例 ;选择ABR严重异常、DPOAE异常、排除中耳病变的患儿4 6例 (82耳 )作为蜗性病变对照组 ,比较研究组与蜗性病变患儿ABR的异同点 ;选择健康同龄小儿4 0例 (72耳 )作为正常对照组 ,观察研究组与正常听力小儿ABR和DPOAE的异同点。结果 ①研究组 98例患儿中 ,83 6 7%患儿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症状 ,其相关的致病因素中 ,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占的比例最高 ;② 10 3dB强度刺激声 (听力级 )刺激时 ,无波分化的为 5 3耳、仅能记录到波Ⅴ的 7耳 ,90dB强度刺激声仅能记录到Ⅴ波的 9耳 ,80dB仅能记录到Ⅴ波的 4耳 ,共 73耳(43 4 5 % ) ,病损部位主要在听神经远端 ;10 3dB强度刺激声仅能记录到波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及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鼓膜置管的3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研究组)手术前后的ABR资料,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ABR资料相对比;将研究组再按波形分化程度分为波形分化不良组和波形分化较好组,对两组的病程及波Ⅴ反应阈等进行比较。结果: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影响ABR的波形分化和各波出现率,手术后有改善;术前波形分化不良组的波Ⅴ反应阈及病程与波形分化较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Ⅰ、Ⅲ、Ⅴ波潜伏期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前后波间期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前后均存在部分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异常,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ABR表现为:波形分化及出现率的改变、波间期及波潜伏期的改变、波Ⅴ反应阈的改变,鼓膜置管术可以改善这些变化,但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5.
小儿蜗后听觉神经损害并耳蜗受损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轻微异常为特征的小儿蜗后听觉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合并耳蜗功能受损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2~2006年听力专科中ABR严重异常、最大强度声刺激(103 dB nHL)时才出现波Ⅴ或无波分化、排除了中耳传导功能异常组,镫骨肌声反射消失、DPOAE轻微异常患儿30例(47耳)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围产期病史,并与同龄听力正常对照组、蜗性病变听力损害组比较DPOAE幅值及引出率的异同.结果 ①30例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的患儿中,23例(76.67%)新生儿期有高胆红素血症病史,其中13例(56.52%)血中间接胆红素水平达重度标准,曾经"换血"治疗和/或遗留核黄胆所致脑性瘫痪;②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 DPOAE幅值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与ABR波V阈值为60 dB nHL的蜗性病变耳DPOAE幅值相近;③蜗后病变合并耳蜗功能轻度受损耳DPOAE幅值异常的频率点分布主要在F9、F10和F11三个频点.结论 以蜗后病变为主的听力损害患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耳蜗同时受累现象,受累的部位主要在耳蜗的基底部,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新生儿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会厌囊肿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会厌囊肿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19例患儿临床表现包括喉喘鸣、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吸奶中断或呛咳、哭声低弱含混等.其中15例首诊被误诊:诊为新生儿肺炎者9例(47.4%),支气管肺炎5例(26.3%),咽喉炎1例(5.3%).所有患儿行小儿超细纤维喉镜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会厌囊肿,并经病理证实.结论:本病临床易误诊,对于出现喉喘鸣伴有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患儿,应尽早作上呼吸道检查.小儿超细纤维喉镜检查可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光滑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小儿光滑食管异物,在超细纤维喉镜辅助下,利用带气囊导尿管,直视下导入食管,进行异物探取.结果 23例患儿中有22例成功取出,1例失败后改用硬管食管镜取出.结论 在超细纤维喉镜辅助下,利用带气囊导尿管对小儿光滑食管异物的探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小儿植物性呼吸道异物气道分泌物细菌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 用直接喉镜导入硬性支气管镜无菌操作下取出异物后吸取气管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44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42例(95%).共检出细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3.3%(26/60),革兰阴性菌占18.2%(21/60),白色念珠菌5株.药敏试验显示亚胺培南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好.结论 对呼吸道异物气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能明确分泌物的性质、菌群的种类,有效地降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POAE异常ABR反应阈正常婴儿声导抗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34例(52耳)婴儿(研究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20例(33耳),女14例(19耳),均为外院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后经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226和1 000Hz探测音)测试,表现为DPOAE全频异常、ABR反应阈正常。选取同期接受检查且DPOAE及ABR反应阈均正常的婴儿26例(52耳)作为对照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16例(32耳),女10例(20耳),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声导抗特征。结果对照组226Hz鼓室导抗图48耳为单峰,4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50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根据ABR检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三组:第一组24耳ABR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均正常,226Hz鼓室导抗图21耳为A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单峰,6耳为双峰,其负尾部补偿导纳(ComY-400)值为0.84±0.36,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二组23耳ABR波I潜伏期延长,波III、V潜伏期延长或不延长,226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A型,2耳为B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5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2耳为无峰,4耳为其他型,其ComY-400值为0.54±0.37,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三组5耳仅ABR波V潜伏期延长,226Hz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均表现为单峰。结论 DPOAE异常而ABR反应阈正常的婴儿可表现为ABR各波潜伏期正常或异常,l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表现为负尾部补偿导纳值低于正常婴儿,提示其中耳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DPOAE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