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鼻咽癌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MRI动态变化及不同阶段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51侧鼻咽癌颞叶REP患者258例次MRI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结果]81例首程和16例二程放疗患者中分别检出120侧和31侧颞叶REP病灶,进展者116侧,稳定13侧,好转22侧,其中仅1侧消失;最大径≤1.0cm与〉1.0cm病灶组相比,水肿、坏死程度及占位效应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颞叶REP大致存在潜伏期、初发期、进展期及稳定期的发生发展规律,但也存在着多样性。[结论]MRI可以显示鼻咽癌颞叶REP的发生发展变化,可早期检出REP。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炎组织和10例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切片中的PPARγ与HIF-1α的表达。结果 PPARγ和HIF-1α在宫颈鳞癌组织、宫颈炎组织和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和HIF-1α分别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P<0.05);40例宫颈癌组织PPARγ表达与HIF-1α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r=-0.345,P=0.029<0.05,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PARγ和HIF-1α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对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副鼻窦的核磁共振(MR)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4年8月收治的首诊鼻咽癌并副鼻窦侵犯的56例患者MR表现。结果 MR表现为窦壁破坏100%, 窦内黏膜增粗51.8%, 腔内占位64.3%, 侵犯病灶与鼻咽肿瘤相连98.2%, 合并积液25%。在扫描技术上, 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1%、76.8%和98.2%(P<0.000), 而T1W1, T2W2在60%左右, 增强扫描则高达100%(P<0.000)。结论 窦壁连续性中断、不完整;窦腔黏膜不均匀性增厚;窦腔内肿物与鼻咽肿瘤主体相连, 有相同程度的强化;在T1W1呈等或略低信号, 在T2W1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是诊断副鼻窦受侵犯的要点。MR的矢状位及增强扫描有助于副鼻窦侵犯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Ⅲ、Ⅳ)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放、化疗,观察组40例采用放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VEGF、VEGFR 2和TSP 1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Ⅲ~Ⅳ黏膜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VEGFR-2水平明显降低,TSP-1水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及VEGFR-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P-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VEGFR 2及TSP-1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及VEGFR 2水平下降幅度、TSP-1水平增高幅度明显大于Ⅲ期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与VEGFR 2呈正相关(r=0.642 ,P=0.002),VEGF、VEGFR 2与TSP 1呈负相关(r=-0. 389,P<0.001;r=-0. 652,P<0.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疗可获得与常规同步放化疗相同的近期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中VEGF、VEGFR-2及TSP-1的表达水平,尤其对Ⅳ期患者的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痛疼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5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接受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12h,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按增加25%~50%调整剂量,直到疗效满意,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总有效率96.47%。不良反应:便秘15例,胃部不适、恶心7例,嗜睡3例,眩晕2例。结论奥施康定给药方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是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肝转移行肝脏姑息性放射治疗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肝脏姑息性放射治疗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15例,肝脏放疗剂量:全肝剂量36GY(18~40GY),肝转移灶60GY(32~66GY);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6例,2例长期生存;中位生存期20个月(7~77个月);4例轻度急性放射性肝损害,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鼻咽癌肝转移行肝脏姑息性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建议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与不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化疗将其分成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非联合化疗组(非联合组),每组各45例。联合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由于患者原因未化疗的归入非联合组予唑来膦酸及支持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镇痛效果以及骨转移灶修复情况、功能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经过治疗,联合组疼痛缓解率为93.33%,非联合组为80%,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联合组的骨转移灶缓解(82.22%)高于非联合组(68.88%),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均有出现不同程度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但两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相对于非联合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效果更显著,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治疗肺癌骨转移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47例鼻咽癌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治疗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行外照射68~70Gy后复查CT或MRI,有咽旁间隙残留的9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咽旁间隙插植后装补量(插植组),共47例。插植的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颌下插入1~3根施源管至咽旁区。后装机采用核通公司生产的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补量12~15Gy/4~6次/2~3d(2次/d,2.5~4Gy/次,每次间隔>6h);另一组行耳后野补量12~14Gy(对照组),共51例。结果:插植组与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插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放射反应中的口干及张口受限等,插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为鼻咽癌咽旁间隙的补量,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可显著提高咽旁间隙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放射反应显著低于耳后野补量照射,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