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慢性进展的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如能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一旦肿瘤出血,则病程进展迅猛,患者短期内脊髓神经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完全丧失。此时若不能及时手术解除脊髓受压,则患者神经功能常难以恢复,致残率高。2009年5月~2010年10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枕骨大孔区侧方入路的显露与骨质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枕骨大孔区腹侧的病变位置深,毗邻生命中枢,手术治疗困难。后入路处理病变时常需牵拉脑干,可造成致死性损害,且不易全切除病变。侧入路从侧方到达延髓、上颈髓腹侧面,清晰显露病变与脑干、脊髓界面,无需牵拉脑干即可切除脑干前方病变。侧入路对脑干前方病变的良好显露,由硬脑膜外骨质切除获得[1,2]。但显露程度与骨质切除的关系,尚未被阐明。反映显露程度的客观指标是显露角度,即在施加轻微牵拉或无脑组织牵拉时对靶点显露的角度[3]。本研究对侧方入路的显露角度进行测量,探求无脑组织牵拉处理枕骨大孔区腹侧部病变的解剖学条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淋巴瘤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生存期5 d~40月。术后18例患者接受放疗。经影像学证实的术后复发共16例。其中最短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9 d。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史短、临床症状重,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即使于显微镜下全切除,也可于术后短期内复发。大多数淋巴瘤对放疗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伽玛刀60Co源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18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伽玛刀60Co源处于1.5个半衰期后,治疗颅内病变有追踪及资料完整者187例(治疗组A).男101例,女86例;年龄9~80岁,平均43.4岁.颅内肿瘤154例(82.4%),脑动静脉畸形(AVM)27例(14.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例(3.2%).治疗周边剂量12~38Gy,中心剂量25~76Gy,40%~7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靶点数1~10个.视神经、视交叉辐射剂量小于8~9Gy,脑干辐射剂量小于15Gy.同时选择1995年8月~1997年8月,伽玛刀60Co源处于0.5个半衰期,治疗颅内病变资料完整的205例作为对照组B.结果治疗组随访11~27月,平均21.3月,良性肿瘤有效率86.7%~95.9%,恶性肿瘤有效率65%~92.9%,动静脉畸形有效率77.8%,三叉神经痛有效率83.3%.无永久性颅神经损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雷同(P>0.05).结论当60Co源处于1.5个半衰期后,如果给予足够的剂量治疗颅内病变,可以达到伽玛刀60Co源处于0.5个半衰期时的治疗效果.根据上述有限的资料,我们认为伽玛刀60Co源至少可以使用9.5年.  相似文献   
5.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3例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脑膜瘤起源部位及其主体所在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23例,鞍上型11例,鞍旁型12例,其中20例(86.96%)获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计分90.43±14.29分,较术前平均提高30.87土12.67分(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7.5天。结论: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与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鞍旁脑膜瘤首选眶颧额颞下入路,大型或巨大型鞍上脑膜瘤首选眶额入路。  相似文献   
7.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superior petrosal vein,SPV)保护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施行的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共14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岩上静脉未保留(superior petrosal vein without protection,SPVWP)患者( SPVWP组,n=8)和岩上静脉保留(superior petrosal vein protection,SPVP)患者( SPVP组,n=141)术后发生术区血肿、小脑血肿和小脑水肿的差异。结果:149例患者中岩上静脉保留完整141例,未保留8例。8例SPVWP患者术后发生术区血肿4例,小脑水肿5例,小脑出血3例。141例SPVP患者术后发生术区血肿40例,小脑水肿56例,小脑出血12例。统计分析SPVWP组和SPVP组小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术区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6,P=0.422);小脑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4)。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尽可能对岩上静脉进行良好的保护,保护岩上静脉可能减少小脑出血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MRI主要表现为斜坡内陷,齿状突突入颅内,延髓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有,形中3例合并枕骨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手术切除颅颈部腹侧骨性畸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延髓、脊髓腹侧的压迫。结果 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无死亡和脑脊液漏,术后软腭裂开2例,经再次修复后愈合。结论 颅底陷入尤其是斜坡—齿状突型是经口腔前路减压的主要适应证;早期诊断与充分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静脉孔分成三部,即神经部、岩部、乙状部,岩部为接收岩下窦、舌下神经管静脉、岩斜裂静脉和椎静脉丛分支的静脉窦;乙状部接收乙状窦血流;神经部由位于结缔组织鞘中的舌咽、迷走、副神经所组成。颈静脉孔长(13.4±1.1)mm,颈静脉孔乙状部宽(9.1±1.9)mm,颈静脉孔的乙状部高(7.3±2.2)mm,颈静脉孔的内、外口相距(12.7±1.5)mm。颈静脉球具有下述特点:(1)静脉壁相当薄,不及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壁一半的厚度 ;(2)连接多处的引流静脉;(3)完全位于骨质中且位置变异较大;(4)邻近重要结构等。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15%。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