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7记忆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冈田酸制备AD大鼠动物模型,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实验,对AD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筛选并观察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I)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总量。结果温脾通络开窍汤高、中剂量组AD大鼠逃避潜伏期、成功找到平台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温脾通络开窍汤高、中、低剂量组AD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降低AD大鼠海马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这可能是其抗A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CREB和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通法制备痴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药物治疗30天后,采用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CREB和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①Tunel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改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呈剂量正相关(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石杉碱甲组作用相当(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REB、CREB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p-CREB、CRE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接近空白组水平(P0.05);石杉碱甲组CRE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肺宣肺降浊方具有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增加p-CREB和CREB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病理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通法制备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注:中药为益肺宣肺降浊方)。药物治疗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变化,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在定位航行试验中,中药3个组的平均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中药3个组与模型组比较,成功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坏死、变性和凋亡明显减轻。结论:益肺宣肺降浊方具有改善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减轻海马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冻结肩(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针灸科就诊冻结肩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周围炎评定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火针疗法用于风寒湿痹型冻结肩急性期可降低血浆cgrp的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痴呆(Vasclu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类型,其患病率位居老年期痴呆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患者多为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综合征[1]。VD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建立一种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发病及病理特点相似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近年来关于VD动物模型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结合王唯工教授提出的新的血液循环理论,从人体共振的原理解读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在血管性痴呆中的运用,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株,Aβ1—42诱导BV-2细胞活化,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组(10×106-3kg/L、0.1×10^-3kg/L、1×10μkg/L)温脾通络开窍汤对白细胞介素1B(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温脾通络开窍汤组细胞上清中IL-1β、IL-6及TNF—a含量均有降低,以高浓度(10×10^-3kg/L)温脾通络开窍汤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法对活化后BV-2细胞分泌IL-1β、IL-6及TNF—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温脾通络开窍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脾通络开窍方对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生成和释放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温脾通络开窍方高、中、低浓度组。除空白对照组外,余组均予Aβ1-42诱导BV-2细胞释放IL-1β、IL-6及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温脾通络开窍方予不同浓度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β、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脾通络开窍方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尤以高浓度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方对活化后BV-2细胞IL-1β、IL-6及TNF-α的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温脾通络开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