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52足)与对照组(32例,48足),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并在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2.26±1.16)个月,对照组随访(11.85±1.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40.64%),住院时间[(6.28±2.32)d]短于对照组[(13.25±2.66)d],治疗费用[(4362.50±932.74)元]低于对照组[(38675.26±1080.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在9~12周内愈合,平均10.30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在疼痛、日常活动功能、X线评分和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优良率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外敷伤柏膏、患肢制动和适当功能锻炼等治疗,观察组以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同时结合患肢制动和适当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髋关节活动度( Harris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疗程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WT是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清热凉血化瘀法对上肢骨折围术期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入我院诊断为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清热凉血化瘀法,14 d后对比围术期并发症包括疼痛和肿胀发生率,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 d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术后第2 d和7 d的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法应用于上肢骨折围术期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胸挫伤是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胸壁软组织,致胸胁部疼痛、胀满,伴胸廓运动而症状加重的软组织损伤性疾患。中医学治疗胸挫伤方法众多、优势明显,且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中医治疗胸挫伤的研究进展文献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骨盆骨折Tile、Young-Burgess和AO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完善的骨盆骨折患者100例,由创伤骨科医师按3种分型方法进行分型,8周后打乱顺序再次分型,应用Kappa值和分型一致性进行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Tile分型前后两个阶段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45,可重复性Kappa值为0.771;Young-Burgess分型前后两个阶段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587和0.590,可重复性Kappa值为0.691;AO分型前后两个阶段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402和0.406,可重复性Kappa值为0.498.结论 Tile分型较Young-Burgess、AO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好,易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志强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关节损伤,著有《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等。加味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熟地黄、山萸肉、大枣、甘草)是佛山市中医院的协定方,以二仙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填髓、滋阴降火之功。现就徐教授活用加味二仙汤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剂的处方设计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剂,并对其质量及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和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分别以乳化程度、乳化速度、有无油层及混合分层情况为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和用量进行研究,筛选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剂的最佳组成及比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溶出度.结果: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剂组成为盐酸小檗碱-油酸乙酯-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400 0.015∶0.120∶0.160∶0.120;乳滴粒径80.59 nm;在质量考察中,盐酸小檗碱在4.49 ~ 22.44 mg·L-1和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100.9%,RSD 1.65%,样品平均质量分数97.4%,RSD 0.84%.在人工胃液中20 min的溶出度>80%,远高于市售片剂.结论:自微乳剂能够改善盐酸小檗碱难溶性,且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完善相关各项检查,排除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均行扩大刮除、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均取病灶组织再次行病理检查,结果均与术前病理检查一致。术后随访时采用Bristol膝关节评分,并记录肢体局部是否存在复发、远处转移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7年9月,随访时间为6~38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口均I/甲愈合,伤侧膝关节局部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未见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患者伤侧膝关节功恢复良好,Bristol膝关节评分为38~50分,平均(44.22±2.8)分。结论:扩大刮除联合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可获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模式联合镇痛方案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试验组34例。两组均于术后当天、术后第2及3天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1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前1d外用丁丙诺啡透皮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和第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住院时间及术后曲马多使用总剂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4天VAS、住院天数、术后曲马多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行TKA的KOA患者给予双模式联合镇痛方案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住院周期,减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