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测定了血清和尿β_(2-m)的变化,发现本病发热期血清β_(2-m)即明显高于正常,少尿期达高峰值,多尿期开始下降,至恢复期降至正常。血清β_(2-m)与BUN大致呈平行变化关系;重症组患者疾病前三期血清β_(2-m)均值皆高于轻症组。尿β_(2-m)含量的变化类似于血清β_(2-m)。这些结果说明本病肾小球与肾小管皆有损害。我们认为,若同时检测血清、尿β_(2-m)及BUN,则更能反映肾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93例次胆硷脂酶(ChE)活力检测,发现各型EHF(ChE)活力均见降低,自发热期就明显低于正常,以休克和少尿期下降最明显,于恢复早期有所回升,ChE活力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C_3均呈正相关。初步认为ChE活力下降与肝细胞合成能力减退有关。检测ChE亦可有助于EHF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荧光分光分析法,测定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不同病期血浆中NE和E的含量。结果表明: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和多尿期时,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肾上腺素(E)的含量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时与正常人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提示NE和E参与发热、低血压、少尿期的发病过程,且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提示在低血压、少尿期合并应用α-受体阻断剂对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 肝制剂在临床上用于肝脏等疾病的治疗,国外最早是由Gilbert和Carnot于1896年开始的,至今为止主要用于两类疾病的治疗上,一类为肝炎和肝硬化,见于1947年Labby的报告及近年来有关肝病治疗的专著中;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辨舌验齿的临床意义——附9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中医温病范畴。我们对1979年11月~1980年1月收治90例出血热患者的舌象齿态作了观察,并对其与肝肾损害、血小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循环免疫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现报导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14岁~61岁。二、方法: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肉眼观察舌质的色泽、形态和质地:舌苔的苔色、厚薄、润燥及牙齿(门齿)润燥和齿垢。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9倒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发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消失或部分消失。肥大细胞脱粒很常见,有三种脱粒形式。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未发现有IgG在血管壁沉积。皮肤切片用EHF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1:640)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Digeon氏检测方法报告出血热患者免疫复合物的动态观察,并结合体液免疫指标和病情对出血热免疫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水平与病情有一定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党和政府号召我们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因此在广大的农村中将要大规模的开展血吸虫病的集体治疗工作,这是一件光荣而难巨的任务。我过去曾参加过农村中的集体治疗工作,兹将本人参加集体治疗工作的一些点滴经验及体会介绍於後,供同道们参考。一、药品器材的准备:在进行集体治疗时,主要需用下列药口和器材。 1.药晶: (1)1%酒石酸锑钾或1%酒石酸锑钠溶液。 (2)急救备用的药品:樟脑油剂、苯甲酸钠咖啡硷、吗啡、硫酸阿托品、苯巴比妥钠、50%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等注射安瓿。  相似文献   
9.
1978年冬我们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和天津味精厂共同协作下,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IC)治疗出血热43例,取得一定效果,现小结于下。治疗对象和方法病例选择:按随机分配对1978年11月至1979年1月收治的出血热患者43例应用PIC治疗。并将同期病情及其它综合性治疗相似的45例,作为对照。治疗组43例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为34.7岁。对照组45例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为35.8岁。两组病例入院病日基本  相似文献   
10.
膜标志和~3H-TdR渗入率的研究证明,EHF的异型淋巴细胞是由不同淋巴细胞亚类组成的混合体,代表着机体对抗原刺激发生的多克隆细胞免疫反应。异淋与淋转率关系的研究提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受抑制的原因之一是抗原竞争性的结果;其临床意义可能反映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本文没有发现异淋与病情轻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