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经右侧桡动脉途径(RTA)和经左侧桡动脉途径(LTA)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方法接受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患者164例,其中LTA组22例、RTA组142例,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剂量—面积乘积( DAP)及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球管辐射总剂量及D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LTA组左侧颞部、铅衣外、左腕关节剂量当量均高于RTA组相应部位(P均<0.05),其他各部位剂量当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左颞部剂量当量均远高于右颞部(P均<0.05)。结论与RTA相比,LTA的前倾体位使术者在PCI治疗中身体左侧接受更高剂量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4.
≤45岁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5岁早发冠心病(CHD)人群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01月~2006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年龄均≤45岁,共计189例.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其中126例冠状动脉营 腔狭窄≥50%者定为CHD组,63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者确定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和相应血生化指标测定.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脱氧核糖核苷酸(DNA),采甩酚/氨仿方法;传统多聚酶链反应(PCR)加内切酶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Haelll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酵(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一支以上超过一年定为吸烟者.所有效据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TC、TG、LDL-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清HDL-C浓度以及纤维蛋白原βHae111多态性分布两组间均显示明显不同.[结论]≤45岁CHD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以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者居多,HDL-C保护机制降低,并明显受纤维蛋白原基因βHae111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心衰I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脏超声造影、斑点追踪成像等技术检测的左室功能及重构指标的变化,评估“心衰I号”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上予以“心衰I号”口服;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疗程8周。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Simpson法)、室壁运动指数(WMSI)、心肌灌注指数(MPSI)、纵向总应变(GLS)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症状方面,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及中医单项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超声方面,两组患者LVDV、LVSV、WMSI、MPSI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LVEF、GLS绝对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治疗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温阳利水”作用的中药“心衰I号”治疗A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较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为优,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98例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5例,医院感染率18.5%;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口腔为主。年龄、病人的一般状态、既往合并症、住院时间、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TNM分期及侵入性操作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发生率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现已发表的关于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AmB)预防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分别评价雾化吸入AmB对IPA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生物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ISI)、医学文摘资料库(EMBASE)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1年3月以前关于雾化吸入AmB预防IPA的文献,由2名评价员分别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合并效应量的检验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动物实验文献5篇,包括实验动物626只;临床研究文献6篇,包括1354例真菌感染高危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雾化吸入AmB的实验动物存活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38.3%比9.7%,OR=13.93,95%CI 7.46~26.01,P〈0.000 01)。真菌感染高危人群中,预防性雾化吸入AmB的患者IPA发生率较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为低(2.6%比9.2%,OR=0.27,95%CI 0.16~0.46,P〈0.000 01);雾化预防组与对照组患者IPA相关病死率及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 0.33~1.30,P=0.23;OR=1.17,95%CI 0.73~1.89,P=0.51);雾化吸入AmB绝大部分不良反应程度轻微。结论预防性雾化吸入AmB能有效降低实验动物肺曲霉感染死亡率,对粒细胞缺乏等高危人群预防性雾化吸入AmB能有效降低IPA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但未降低曲霉感染相关病死率及总死亡率。需要更多高质量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国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男女冠心病(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其中男853例,女164例。对CHD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和相应血生化指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结果:男女间糖尿病患病率、LDL-C和Fg水平均无显著异(P〉0.05);女性CHD患者发病年龄[(66.8±10.4)岁比(58.9±11.7)岁],高血压患病率(68.9%比56.7%),TC[(5.1±1.4)mmol/L比(4.5±0.9)mmol/L]、TG[(2.1±1.4)mmol/L比(1.8±1.2)mmol/L]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吸烟率(8.5%比55.0%),尿酸[(336.6±102.6)mmol/L比(364.7±112.4)mmol/L]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1)。结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状况不同,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较多,而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以吸烟、血尿酸水平增高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血运重建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和预后及Syntax积分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主干病变且接受再灌注治疗的130例可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逐一完成Syntax积分。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总和,即MACCE)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功能减退、心源性再入院、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PCI组68例,CABG组62例。比较2组患者上述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68例中采用单支架技术47例,双支架技术21例(Crush技术13例,Provisional技术8例),所有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CABG组62例中,共有135支冠状动脉接受了CABG,其中前降支62例(内乳动脉桥60例,桡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1例),左回旋支43例(桡动脉桥12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30例),右冠状动脉30例(桡动脉桥8例,胃网膜右动脉桥1例,大隐静脉桥21例)。住院期间,PCI组较CABG组有较低的住院天数[(11.78±1.106)d比(26.77±2.052)d,MD:-15.00±2.28,P<0.0001]和较低的住院费用[(65260±4640)元比(84770±7521)元,MD:-20510±8747,P=0.0206]。主要终点事件中,通过对两组间无事件生存曲线的分析发现:PCI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CABG组的3.46倍(HR=3.46,P=0.0332)、发生MACCE风险是CABG组的2.34倍(HR=2.34,P=0.048);同时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04,P=0.08)和靶血管重建(HR=6.93,P=0.09)的风险也比CABG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的心绞痛再发率显著高于CABG组(RR=2.62,P=0.009),而在心源性再入院率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22例,CABG组12例。PCI组与CABG组有相似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Syntax积分≥23分亚组:PCI组46例,CABG组50例。针对该亚组主要终点事件的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I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CABG组的3.77倍(HR=3.77,P=0.0381)、发生MACCE的风险是CABG组的2.62倍(HR=2.62,P=0.0498);PCI组发生心源性死亡(HR=3.48,P=0.06)以及靶血管重建(HR=8.01,P=0.07)的风险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次要终点事件中,PCI组比CABG组有较高的心绞痛再发率(RR=4.30,P=0.006),而心功能减退的发生率(RR=2.81,P=0.15)和心源性再入院率(RR=2.04,P=0.21)也较CABG组有增高的趋势。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有着相似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单支架技术、Crush技术和Provisional技术之间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和CABG组共12例死亡患者,其中仅1例为女性,余11例均为男性,死亡组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91.7%比74.6%,RR=1.23,P=0.04);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存活患者的平均水平[(60.43±2.43)%比(63.97±0.51)%,MD:-3.536±1.764,P=0.0478],而平均血肌酐则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09.5±15.19)mmol/L比(81.67±1.869)mmol/L,MD:27.80±7.554,P=0.0003];在12例死亡病例中,诊断为心肌梗死、或伴有心肌酶或心肌标志物增高的ACS的患者共有5例,远高于存活组中此类患者的比例(41.7%比19.2%,RR=3.07,P=0.007)。PCI组共10例死亡,其中3例合并恶性肿瘤。CABG组2例死亡均发生在围术期(术后1个月左右),而在随后平均随访时间3年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CABG仍是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尤其是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中高危患者,但对于Syntax积分<23分的低危患者药物洗脱支架PCI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发病率、复发率、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目前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过氧化氢(H2O2)是需氧生物普遍具有的细胞氧代谢中间产物,在胶质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的各个阶段都必不可少。研究H2O2的产生及作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H2O2与胶质瘤细胞的关系,可为寻找治疗胶质细胞瘤的靶基因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