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 ] 了解本市戊型肝炎病人IgG抗体持续时间情况。 [方法 ] 选择 1992~ 2 0 0 2年本市经临床和血清确诊为戊型肝炎的 497例病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抗HEV -IgG。  [结果 ] 调查对象抗HEVIgG总阳性率为 65 .4% ,当年发病者IgG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达 88.9% ) ,随着发病年限的增长 ,发病者的抗HEVIgG基本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约 60 %上下 ) ;发病者体内 10年后仍有抗HEVIgG(阳性率 3 3 .3 % )。  [结论 ] 戊型肝炎病人发病后IgG抗体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一般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猪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病毒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猪戊型肝炎感染现况,掌握上海市猪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型别,以进一步探讨猪戊型肝炎感染与病人感染的可能关系。[方法]采集上海市3个区的不同季度的3月龄猪血样,用ELISA法检测抗-HEV 特异性抗体水平,并用RT-nPCR方法检测猪粪便中HEV病毒,进行RNA核酸序列分析和基因进化树分析。 [结果] 共检测猪血清标本1 798份,HEV抗体阳性率为89.38%;44份猪粪便样品中17份RT、-nPCR为阳性,HEV RNA阳性率为38.64%,病毒序列经同源性分析,与戊型肝炎病毒I、Ⅱ、Ⅲ、Ⅳ型的同源性分别为78.5%-84.0%、76.5%-80.7%、 77.3%-82.7%、84.6%-90.7%,基因进化树的分析显示,病毒序列与HEVⅣ型的ⅣA形成同一分支。[结论] 上海地区的猪戊型肝炎感染率较高,戊型肝炎病毒型别属基因型Ⅳ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浦东地区2006~2007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上海浦东地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上海浦东地区流感病原学特征,为今后这一地区的流行性感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类流感病人呼吸道采集咽拭子,接种狗肾传代(MDCK)细胞分离培养,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亚型的鉴定。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采集类流感患者标本199份,分离到61株流感病毒,总检出率为30.7%。其中A(H1N1)亚型、A(H3N2)亚型、B/Y亚型、B/V亚型分别为17株、40株、3株、1株,占总检出率的27.9%、65.6%、4.9%、1.6%。结论:上海浦东地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夏季与冬季,2006年上海浦东地区的流行毒株以A(H1N1)亚型为主,2007年初的冬季流行毒株以A(H3N2)亚型为主。流感发病人群与性别无关。流感病毒的分离率与样本采集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上海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自然感染情况及腮腺炎IgG抗体分布情况,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腮腺炎IgG抗体.共检测了691人,其中市区342人,郊区349人,年龄从6月龄~20岁以上.结果表明腮腺炎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1.5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69.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85%.市区和郊区阳性率分别为56.14%、46.99%(χ2=5.79、P<0.05),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GMT分别为1∶14.91、1∶7.72(t=4.76、P<0.01),其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腮腺炎自然感染率市区(56.14%)高于郊区(46.99%).婴儿在≥6月龄时应考虑接种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应用重组汉坦病毒核蛋白 (rNP)的免疫滴金法 (CGIDA)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renalsyndrome ,HFR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制备纯化汉坦病毒核蛋白抗原 ,构建了HTN型汉坦病毒的核心区域 (334个碱基 ) ,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中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在相同的CGIDA系统中 ,比较研究rNP与天然汉坦病毒核蛋白 (NP)的抗原功能。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对比检测。结果 用rNP和天然NP平行检测HFRSIgM符合率达 89.7% ,HFRSIgG符合率达92 .3% ;CGIDA法检测HFRSIgM的敏感性为 75 .0 % ,特异性为 10 0 % ;CGIDA法检测HFRSIgG的敏感性为 83.1% ,特异性为10 0 %。结论 重组核蛋白的CGIDA对HFR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型肝炎疫苗接种流行病学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 观察本市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和流行病学效果 ,分析不同年龄组甲肝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  [方法 ] 以整群随机分组方法观察接种组与对照组甲肝发病率 ,检测部分易感者的免后抗体水平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各年龄组效益费用比 (BCR)和净成本效益比 (NB)。  [结果 ] 对照组发现甲型肝炎 2 2例 ,接种组未发现甲肝病人 ,保护率为 10 0 %。免后 3个月抗体阳转率为 94% ,抗体滴度随时间缓慢下降 ,至 6 0个月抗体阳转率为 41.74% ,但仍有很好保护效果。甲肝疫苗接种后成本效益比值 ,5岁以下年龄组BCR均小于 1,10~ 39岁年龄组BCR均大于 1,其中 2 0~ 2 9岁组经济效益最高。  [结论 ] 本市预防接种甲肝疫苗能获得正效益 ,10~ 39岁组是首选接种人群 ,其中 2 0~ 2 9岁是重点接种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 研究上海地区汉坦病毒基因型分布。  [方法 ]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核苷酸测序法和系统发生树分析上海宿主动物中获得的 3 6株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  [结果 ] 上海郊区汉坦病毒流行株有HTN型和SEO型 ,以HTN型为主 ;市区流行株为SEO型。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HTN型汉坦病毒存在 3个不同分支 ,不同HTN型病毒间的核苷酸的差异在 6% -19%。  [结论 ] 上海地区汉坦病毒以HTN型为主。可能存在汉坦病毒的不同基因亚型 ,对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S片段标准品,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汉坦病毒。[方法]对S片段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利用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出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探针,提取病人总RNA,逆转录为cDNA,经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 18-T Vector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筛选得到标准品的质粒,提取质粒并进行定量。[结果]重组S片段基因质粒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出现强烈的荧光值增长,表明基因已成功克隆。以不同稀释水平的标准品进行扩增,统计学分析显示C 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在0.99以上。成功制备并获得稳定的S片段重组质粒。[结论]该方法能大量制备质粒标准品,如何进行荧光RT-PCR条件的优化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能较准确反映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抗体水平的实验检测方法 ,比较了两种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即霍乱滤液法和过碘酸钠法。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了 2 77名健康人血清和 8名腮腺炎脑炎恢复期病人血清。结果霍乱滤液法检测 2 77名健康人的腮腺炎IgG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10 43 ,检测 8名腮腺炎脑炎恢复期病人血清IgG抗体的GMT为 1:348 96 ;而过碘酸钠法则分别为 1:4 0 5和 1:117 38。两种方法腮腺炎IgG抗体的GMT有极显著的差异 ,而且霍乱滤液法血清用量少 ,故可成为目前监测腮腺炎IgG抗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的报告年发病人数约 140万。为了解卢湾区健康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 ,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我们于 1999年 9月开展了甲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抗体水平监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血清标本来自健康人群 ,随机抽查 0~、5~、10~、2 0~、30~、40~、5 0~、6 0岁以上共 8个年龄组 ,每组 2 0~ 30人 ,无菌方法采静脉血 2mL/人 ,分离血清保存于 - 2 0℃冰箱备检。1.2 方法采用EIA法 (酶免疫法 )测血清抗 -HAVIgG抗体。判断标准 :以抑制率≥ 5 0 %为阳性。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