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溶脲脲原体和不育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的耐药情况及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治疗的氯霉素(C)、红霉素(E)、四环素(TE)、利福平(RA)的耐药情况. 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40株肠球菌.分析其药敏结果. 结果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株(HLGR)16株(40.0%)、氯霉素耐药株17株(42.5%)、红霉素耐药株26株(65.0%)、四环素耐药株28株(70.0%)、利福平耐药株22株(55.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结论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应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毒力特点,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其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来自临床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成3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和相对敏感鲍曼不动杆菌(RDSAB).采用PCR检测试验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BasD、BauA、Omp33-36、traT);采用吸光度值法测定试验菌株的体外生长情况;采用蹭行运动实验检测试验菌株运动能力;采用明胶酶活性实验检测试验菌株产侵袭性酶类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试验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微量法D-甘露糖抵抗红细胞凝集实验检测试验菌株对红细胞的凝集能力;采用小鼠感染试验对比不同耐药菌的致病能力差异.结果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除了2株RDSAB蹭行运动阳性外,其余菌株均为阴性,MDRAB和XDRAB均未观察到蹭行运动;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菌株明胶酶活性均为阴性;25株RDSAB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42株MDRAB或43株XDRAB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株RDS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强阳性为主,而42株MDRAB和43株XDRAB以阳性为主;只有1株RDSAB在有或者无D-甘露糖存在的条件下,均能与AB型和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毒力基因BasD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59.1%(65/110),毒力基因BauA和Omp33-36检出率较低,分别为6.4%(7/110)和3.6%(4/110),未检出毒力基因traT;MDRAB的BasD毒力基因检出率比RDSA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AB的毒力基因Omp33-36检出率比MDRAB和XDRA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AB的BasD和BauA毒力基因检出率比XDRA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获得耐药性的同时其毒力并没有相应增加,RDSAB的环境生存和定植能力比MDRAB和XDRAB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d(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从IL-1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中选取4个SNP位点rs1800587、rs2856836、rs2856838、rs3783525,针对以上位点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TOF-MS)鉴定SNP的方法,对167例H1N1流感患者(H1N1组)和192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进行检测.确定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两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的频率.结果 rs1800587、rs2856836、rs2856838位点具有T和C两种等位基因,包括TT、TC、CC 3种基因型.rs3783525具有A和T两种等位基因,包括AA、AT和TT3种基因型.H1N1组和对照组rs 1800587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9,P=0.000,OR=2.424,95%CI=1.472 ~ 3.993),rs2856836,rs2856838,rs3783525等位基因频率在H1N1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H1N1组rs1800587位点CC纯合子频率低于对照组[72.5%(121/167)比87.0%(167/192),P<0.05],杂合子(TC)频率高于对照组[25.1%(42/167)比12.5%(24/192),P<0.05],而两组TT纯合子频率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1N1组rs2856836位点杂合子(TC)频率高于对照组[25.7%(43/167)比17.2%(33/192),P<0.0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rs2856838位点对照组TT纯合子频率低于H1N1组[4.2%(8/192)比10.8%(18/167),P<0.05],其余2种基因型TC与CC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1N1组rs3783525位点TTT纯合子频率高于对照组[21.0% (35/167)比13.0%(25/192),P<0.05],两组间的另两种基因型TC与CC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α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00587、rs2856836、rs2856838、rs3783525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艰难梭菌二元毒素(Cdt)A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His-CdtA重组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以RT 027型艰难梭菌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dtA的全长序列,导入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诱导His-CdtA重组蛋白表达,并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分析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构建pET-28b-cdtA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纯化出高浓度的His-Cdt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高效价的抗CdtA抗体。结论纯化的His-Cdt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效价的抗CdtA抗体,为后续制备抗CdtA单克隆抗体及建立CdtA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耐药性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葡萄球菌耐药率以及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头孢西叮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Kirby-Bauer法检测88株葡萄球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D-test双纸片法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结果88株葡萄球菌中,CONS和Sa的构成比是83.0%(73/88)比17.0%(15/88),MRS的检出率是71.6%(63/88)。在CONS中,MRCONS的检出率是71.2%(52/73),Sa中MRSA的检出率是73.3%(11/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Sa明显高于CONS、MRS明显高于MS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种抗生素中,青霉素和红霉素对所有菌株的耐药率均〉50%,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南妥因和氯霉素对所有菌株耐药率均〈5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在22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中,D-test阳性的葡萄球菌共10株,阳性率为45.5%(10/22)。结论88株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MRS的检出率已超过70%,Sa和MRS的耐药率较CONS和MSS高,除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外,本地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茼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已接近一半(45.5%),对于药敏实验中表现为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 必须加作D-test确定克林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四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各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对各院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750株PA进行鉴定,采用日本生研株氏会社分型血清用玻片凝集法对PA进行血清分型。结果750株PA分型率为93.7%(703/750);以G、B、L、F型为主,其中G型197株占26.3%、B型90株占12.0%,L型78株占10.4%,F型77株占10.2%。结论广州市四家医院的PA血清型以G、B、L、F为主,未发现有A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医学检验系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作为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并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共有9届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探索出医学检验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实践证明,实施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培养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蝶呤谱分析、口服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_4)药物负荷试验及酸学分析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同时建立本地区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为我国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的制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本中心正常健康人群及无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的人群859例为正常对照组,确诊的137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为研究组,运用串联质谱(LC-MS/MS)测定血苯丙氨酸(Phe)、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尿液蝶呤谱分析,同时根据BH_4药物负荷试验,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HPR)进行分组研究,运用统计学进行差异性分析及正常人群各年龄段参考区间建立。结果 137例HPA中,BH_4反应型HPA22例,占16.05%(22/137),无反应型HPA79例,占57.66%(79/137),BH_4缺乏症36例,占26.27%(36/137),其中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 deficiency,PTPS)34例,占BH_4缺乏症94.44%(34/36)例,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dilydropterindine reductase deficiency,DHPR)2例,占5.56%(2/36)。尿蝶呤谱PTPS缺乏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蝶呤(neopterin,N)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反应型HPA组,生物蝶呤(biopterin,B)及生物蝶呤百分比(B/N+B,B%)明显低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_4反应型HPA和无反应型HPA组N、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_4反应型HPA与无反应型H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BH_4药物负荷试验PTPS组血Phe浓度下降最快并在4h内降至正常,无反应型HPA组24h变化不明显,BH_4反应型HPA和DHPR缺乏组下降速度和幅度相似,但DHPR缺乏组酶活性低于正常。结论尿蝶呤谱分析对BH_4缺乏症分型及鉴别BH_4反应型HPA、无反应型HPA有辅助作用。口服BH_4药物负荷试验能快速判断血Phe对BH_4反应程度、血Phe的变化趋势,为可为HPA患者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本地区正常人群尿蝶呤谱参考区间,为提高BH_4缺乏症诊断率及制定我国尿蝶呤谱参考值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 有 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