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到传播控制 (传控)、 传播阻断 (传阻) 前后螺情和病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湖南省武陵区、 西湖管理区和临澧县为调查县 (区)。采取回顾性调查 方法, 搜集、 记录3个县达到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 分析各县螺情、 病情变化 趁势及规律。结果 结果 武陵区疫情逐年下降, 于1974年降至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 并保持至2008年; 西湖区首次达传控 后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 于1997年再次达传控, 此后疫情保持稳定, 感染性钉螺面积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 0.584, P<0.05); 临澧县在2次达到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的疫情水平下, 2次疫情回升过程中, 均有螺情回升。武陵区 和临澧县1960年至首次查不到钉螺期间, 钉螺密度与人群、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武陵区人群=0.965, P<0.05, r武陵区家畜 =0.970, P<0.05; r临澧县人群=0.923, P<0.05, r临澧县家畜=0.908, P<0.05)。 结论 结论 螺情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预警的重要指标之 一; 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乳房成形以及乳腺癌保乳术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热点,特别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于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更有利于达到乳房美容学的要求,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压力。本研究分析我院行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垸内钉螺面积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对策,为进一步有效消灭垸内钉螺面积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湖南省血防工作统计年报表及2011年湖南省垸内钉螺面积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垸内有螺单元环境类型以沟渠为主,新发钉螺面积60.5hm2,复发钉螺面积546.1hm2,现有钉螺总面积2 754.6hm2,2011年达灭净标准垸内钉螺面积398.6hm2,占总面积的14.47%.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结论 洞庭湖区垸内虽有新发、复发钉螺面积,但有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可以采取药物灭螺和沟渠硬化、精养鱼池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减少垸内钉螺面积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了解湖南省境内钉螺分布规律,为省内“精准血防”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全国钉螺普查的相关要求,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全国钉螺调查方案》为实施标准,在2016年春季查螺期间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环境进行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标准查螺数据库,统计分析现有钉螺面积、流行区类型、环境类型、植被等分布情况。 结果 2016年全省完成钉螺普查392.07万框,调查面积32.49亿m2,查获活螺31.95万只,活螺密度0.081只/框。共查出钉螺环境1 707处,钉螺面积16.63亿m2,其中垸内钉螺912处,面积1 725.48万m2。全省41个疫区县有31个县发现现有钉螺孳生环境,分布在170个乡镇的743个行政村。全省现存钉螺疫区流行类型以湖沼型为主,占总有螺面积97.5%;环境类型以垸外滩地为主,占54.5%;植被环境以杂草为主,占70.5%。全面完成了湖南省41个疫区县级单位钉螺分布调查、螺情资料汇编、有螺环境地理信息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Google Earth平台)地图绘制。 结论 通过此次钉螺普查,全面掌握湖南省钉螺的分布状况,为全省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种植术区自体骨骨增量术后软组织愈合状况。方法:28例种植术区骨量不足,于口内取骨行种植术区骨增量术,记录供骨位点及种植术区骨植入后愈合状况。结果:颏部(67.86%)是口内常用供骨位点,其次为磨牙后区(32.14%)。骨增量术区并发症以创口裂开发生率最高(35.71%)。供骨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4%,较轻微,均自行恢复。结论:口内取骨是较好的供骨来源,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索更好、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药物脱毒治疗方案;方法:选用符合DSM-IV阿片类依赖性诊断标准戒毒者150例,戒断症状评价总分在65-140分。采用随机分三组:A组(对照组1)、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2),每日上午9-10时医生观察评分、不良反应及护士测查生命体征。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组)戒断症状分值明显低于A组(对照组1)(p<0.01),与C组(对照组2)比较戒断症状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停服美沙酮口服液后出现明显反跳现象;结论:B组(治疗组)的临床脱毒效果与A组比较效果明显,与C组相比疗效相同,但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为根治术,但切除整个乳房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保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在欧美各国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国内的保乳手术治疗亦相继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保乳手术治疗对老年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在腮腺良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进行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行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行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研究,对患者局部感觉损伤情况进行0.5~3.5年随访。结果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患者术后无耳部局部麻木感或较轻,且感觉损伤多在0.5~6个月内恢复,而未保留耳大神经后支2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较重的耳部局部麻木感,术后患者12个月内局部麻木感的范围虽有缩小,但均未完全恢复。结论良性腮腺肿瘤手术中常规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患者术后耳朵感觉功能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