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各国均把截瘫作为一项难题与研究重点。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自身产生新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替换”,然而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已改变了这些观点,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是有可能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作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进展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83)王国毓朱长庚王秀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的活成份(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与多种疾病及某些药物和特异的髋关节创伤有关,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改良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椎管开窗方法的实用性。 方法 将40只普通级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组(20只,采用传统蚕食法椎管开窗进行造模)、改良组(20只,采用椎板揭盖开窗法进行造模),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死亡率,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评价2组大鼠运动功能(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及HE染色结果判定脊髓功能障碍及造模成功与否。 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28 d死亡率的比较,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术后BBB评分及HE染色结果提示以椎板揭盖开窗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成功率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椎板开窗相较传统椎管开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运用于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4.
对于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创面感染的治疗十分棘手,1990年1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外固定加中药抗感染洗剂外洗治疗43例胫腓骨开放骨折合并创而感染,收到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3例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60岁,平均34.5岁,以青年男性为主。骨折部位:胫骨下段者27例,中段者1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9例,横断16例,斜形8例。外伤原因:车祸伤32例,塌伤7例;运动伤4例,感染创面面积最小1×2cm~2,最大6×8cm~2,创面上骨质外露者7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伴未稍循环障碍者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6年7月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1~71岁(52.32±13.05岁)。外伤性颈椎骨折4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例),颈椎病2例,颈椎结核1例,颈椎畸形1例。术中发现食管瘘1例,当即给予修补;术后早发性(1个月内)食管瘘6例,其中2例经呋喃西林纱布条换药处理,2例行清创探查引流术并在术中给予修补,1例清创探查术后给予胸锁乳突肌瓣填塞,1例因脓毒血症死亡;迟发性(1个月后)食管瘘1例,行内固定取出清创探查,并肌瓣填塞。同时所有患者行伤口细菌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素,鼻饲饮食加强营养等治疗。结果: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于术后第4天出现食管瘘,术后第7天因脓毒血症死亡;其余7例食管瘘口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周~2.5个月;随访1~5年(2.86±1.36年),7例均无复发,且吞咽功能良好。结论:依据食管瘘发生的时间,结合其大小和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机制 ,采用硫代巴比妥 (TBA )比色法和邻苯三酚法检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的红细胞 SOD活性和血浆 L PO含量 ,结果显示实验性动物红细胞 SOD活性明显下降 ,血浆 L PO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认为氧自由基代谢紊乱是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骨复生胶囊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骨复生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3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8~ 6 5岁 ,平均年龄 4 2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左髋 8例 ,右髋10例 ,  相似文献   
8.
肱骨内外髁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损伤,因其多属骨骺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可遗留肘部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碍[1,2],本文在复习内外髁独特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3,4]文献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张力带法治疗儿童内外髁骨折的术式,经6年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 ,造模组 (n =2 0 )。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 0 32mg/kg·d) 8周。分别在第 6、8周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 2组 :骨复生组 (A组 )及模型组(B组 )。原空白对照组剩余动物组成空白组 (C组 )。A组给予骨复生煎液灌胃 ,B组和C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 4周后 ,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而骨复生组较模型组TNF α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TNF α水平升高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 ,中药复方骨复生可降低TNF α水平从而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客观评价骨复生胶囊治疗早期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45例早期Perthes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应用病变侧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减压及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治疗组(22例)采用内服中药骨复生胶囊联合上述术式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8.3%,优良率分别为72.7%和6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法)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远期疗效(随访1年~4年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5976,P<0.05)。结论 骨复生胶囊对于缓解早期Perthes病患儿疼痛及促进病变髋关节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治疗早期Perthes病安全、有效中药复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