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瑜  李新梅  张熹煜 《新中医》2018,50(7):53-5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共病现状及中医证型与共病的关系。方法:将722例符合纳入要求的患者进行住院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患者共病发生率、高发疾病患病率、中医证型相互间的关系及以上指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1)患病率排前10位的为动脉硬化性疾病(641例)、高血压病(502例)、糖尿病(268例)、脊椎退行性变(399例)、血脂异常(329例)、前列腺病变(323例)、冠心病(244例)、脑血管病(255例)、感染性疾患(177例)、骨质疏松(107例)。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感染性疾患及骨质疏松等疾患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P0.01),血脂异常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下降(P0.01),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感染性疾患等4种疾患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脊椎退行性病变及骨质疏松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老年问题的诊断率比实际发生率要少。(2)将患者分为7个单一证型,血瘀型(646例)、气虚型(526例)、痰浊型(509例)、阴虚型(126例)、肾虚型(119例)、湿邪型(116例)、实热型(71例)。单一证型中血瘀型、气虚型、痰浊型占的比例最高。气虚证发生比例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合并阴虚、肾虚、湿邪3个证型的患者中,71~80岁年龄段人数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性患者中女性比例较男性高,其余单一证型均是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其中阴虚证与实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间常见病患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疾病是动脉硬化性疾患,老年问题的诊断率远不如实际高。住院老年患者中单一证型气虚、痰浊和血瘀证型占多数,血瘀证患病率最高,说明气虚痰浊瘀血是老年患者各种疾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颖  张熹煜  李际强 《新中医》2016,48(8):287-289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一种众多系统的源头性疾病,2005年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一般人群中OSAHS发病率为2%~10%~([1]),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针对习惯性鼾症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年鼾症者中OSAHS发病率高达39.6%~([2])。针对患者就诊时表述为"日间嗜睡、疲劳、打鼾、晨起头痛、口干"等"亚健康状态"系列症候群,中医学较专业分科精细的现代医学更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联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中药化痰通气汤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夜间睡眠呼吸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80.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ESS评分均降低(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AHI及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SaO_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用治疗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采用浮针治疗,浮针扫散时间观察组为2 min,对照组为1 min.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采用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比较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时点的评分并评价2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MPQ评分呈下降趋势,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o.o1);观察组在首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MPQ评分改善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3.0%,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不同扫散时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均有良好疗效,扫散时间2 min比1 min镇痛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所致,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是其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痰与瘀,气血失和,脏腑失调为其基本机理,痰瘀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最关键的病机要点.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且有其独到之处,在治疗该病中日益受到关注.从中医痰瘀学说的角度,提出治以益气化痰,活血化瘀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基础与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子散药熨法治疗痰浊阻肺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采取分级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分级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四子散药熨治疗肺俞。每天2次,治疗1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FEV1较疗前改善,同时也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乏力症状均较治疗前评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子散药熨法治疗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改善FEV1,提高总有效率,改善部分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IMT检查、中医辨证分型。根据IMT值分为斑块形成组(31例,IMT≥1.5 mm)、IMT增厚组(60例,1.0 mm≤IMT<1.5 mm)、IMT正常组(42例,IMT<1.0 mm);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痰瘀证、气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瘀证、气虚血瘀证、肺脾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比较各组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IMT与LDL-C、CRP、Hcy的关系。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增厚组比较,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湿证高血压病人血清CRP、Hcy、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Spearma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为利用BODE指数预测COPD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院区呼吸内科治疗后出院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6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测定所有患者入组时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体重指数(BMI),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级.出院一年后,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出院一年内患者就诊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呼吸衰竭发生次数、机械通气次数、住院费用和死亡数;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BODE指数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前BODE指数越高,一年后患者SGRQ各项评分越高,一年内患者就诊次数、住院天数、呼吸衰竭次数、机械通气次数、费用、死亡发生人数亦越多,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ODE指数与SGRQ总分及机械通气次数、住院费用呈高度正相关(r=1.24,P<0.01;r=1.2,P<0.01;r=1.62,P<0.01),同就诊次数及死亡人数呈较高程度正相关(r=0.85,P<0.01;r=0.44,P<0.01),同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呼吸衰竭次数呈弱相关性(r=0.33,P<0.01;r=0.15,P<0.01;r=0.12,P<0.05).结论 BODE指数和SGRQ问卷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未来一年内发生的就医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钟敏莹  张熹煜  贺青涛 《新中医》2016,48(6):116-118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6例给予浮针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其中寒湿型20例、血瘀型33例、肾虚型23例。治疗前后应用日本下腰痛JOA评分量表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血瘀型组与寒湿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型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寒湿型组为90.00%,血瘀型组为87.88%,肾虚型组为87.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疗效,对于寒湿型及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叶康杰  张熹煜  李际强 《新中医》2016,48(7):273-274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指夜间睡眠时呼吸不规律及打鼾、白天过度嗜睡表现,多导睡眠图监测可见呼吸暂停、低通气等。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全身多发靶器官受累的代谢性疾病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相当多的研究表明,OSAHS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而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手段改善睡眠低通气、低氧血症及睡眠质量后,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好转。这说明了OSAHS与2型糖尿病存在类似的病因病机。中医目前对OSAHS的论述众说纷纭,无法概括其核心病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