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外科急危重症的发病率和检测发现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1,2]。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患者处于哪一个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将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病例归入为急性期;8~30天为亚急性期;超过30天为慢性期[3]。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亚急性期接受腔内修复术的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00例原发性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接受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呼吸困难需行气管切开,手术治愈率98%。随访4—54个月,平均24.6个月,2例出现甲亢复发,无1例发生甲低。【结论】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甲亢的较佳选择,而正确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开展带膜支架腔内植入升主动脉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方法 报告采用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愈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 从左颈总动脉送入导丝和带膜支架至升主动脉封闭撕裂口。此前先建立左锁骨下动脉至左颈总动脉的内转流通道。二枚带膜支架重叠放置成功封闭升主动脉撕裂口,术后复查彩超示胸腹主动脉夹层消失,假腔内血栓形成,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通过颈总动脉送入支架和预先建立颈总动脉内转流通道可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原因分析及再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静脉溃疡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3例患者81条肢体入组,男性55例(60条肢体),女性18例(21条肢体),平均年龄52.6岁(31~73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因下肢静脉溃疡接受过一次或数次手术.溃疡复发距上次手术8~37个月,平均10.6个月;溃疡直径1.3~6.5 cm,平均3.7 cm.再次手术前多普勒超声发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57条肢体(70.4%),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肢体(46.9%),DVT后遗症16条肢体(19.8%),大隐静脉属支残留11条肢体(13.6%),大隐静脉主干再通或残留8例(9.9%).针对存在的病因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及属支结扎、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溃疡周边环形缝扎、曲张静脉环形缝扎加切除、深静脉瓣膜修复术以及穿着弹力袜等治疗措施.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37.3个月.3个月时溃疡平均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1年后3条肢体(3.7%)溃疡再次复发.结论 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隐静脉再通或属支残留是静脉性溃疡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冉次手术仍然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杂交手术的34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7岁.主动脉央层27例,其中A型21例,B型6例;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7例.杂交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Y形旁路3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Y形旁路2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连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1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Y形旁路2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一期行腔内修复26例,分期行腔内修复8例.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11/34),其中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11.8%(4/34).并发症包括主动脉央层破裂1例,脑卒中2例,吻合口漏并假件动脉瘤2例,心肌梗死1例,肺栓塞1例,颈部血肿1例,内漏3例.除4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病例随访6~50个月,平均28.6个月,均健康生存.结论 肤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的并发症较一般腔内修复术更为多见,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该手术获得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腔内治疗的58例T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54.3(41~79)岁。35例单纯接受腔内治疗,23例接受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15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2例。结果总技术成功率为98.3%(57/58)。并发症包括内漏14例,脑卒中5例,支架源性新破口1例,血管旁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术后30天内死亡7例。随访(35.5±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TAAD腔内治疗后并发症较累及降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更为常见,脑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8年Shimono等[1]报道第1例完全通过血管腔内修复的方法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以来,有许多专家分别报道了类似的经验,所完成的病例数也越来越多.我中心于2001年1月为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岁)成功施行了腔内修复术[2],至2012年5月30日止,已为5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了腔内治疗,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8.3%,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1%.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最早由Balko提出,并于1986年通过将支架外覆聚乙烯膜,经股动脉导人成功治疗了绵羊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模型[1].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结论: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是一种操作方便且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