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开胸"杂交"手术(不开胸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毕即转入导管室行同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6~71岁。分析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4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0例。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术后7 d、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复查CT,随访截至2015年9月,随访时间12~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血管支架无内漏。结论不开胸"杂交"手术可用于治疗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杂交手术的34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7岁.主动脉央层27例,其中A型21例,B型6例;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7例.杂交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Y形旁路3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Y形旁路2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连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例,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1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Y形旁路2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一期行腔内修复26例,分期行腔内修复8例.结果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11/34),其中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11.8%(4/34).并发症包括主动脉央层破裂1例,脑卒中2例,吻合口漏并假件动脉瘤2例,心肌梗死1例,肺栓塞1例,颈部血肿1例,内漏3例.除4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病例随访6~50个月,平均28.6个月,均健康生存.结论 肤主动脉弓部病变杂交手术后的并发症较一般腔内修复术更为多见,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该手术获得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5年5月因主动脉弓部夹层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病例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选择及理由,不同术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病例92例,其中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36例,预开窗血管支架的TEVAR 2例,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TEVAR 31例,不开胸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TEVAR1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4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0例),开胸主动脉弓置换术6例。2例开胸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死亡,其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夹层,开胸主动脉弓置换术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式;TEVAR是的一种快速、有效、经济、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并可以通过开窗、分支血管旁路术等方式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onaneurysm, ADA)12例,动脉瘤2例。8例ADA直接行腔内修复,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另4例ADA和2例动脉瘤接受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结果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生存的13例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1 ~14个月,平均11个月)无神经系统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3个月CT证实所有ADA患者原发破口封闭。存活动脉瘤患者术后1个月CT显示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腔内修复联合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运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愈的2例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结果腔内修复前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手术,然后从右股总动脉将带膜支架植入升主动脉封闭内膜撕裂口,并同时封闭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1例术后即时造影和术后2个月随访造影均显示升主动脉夹层消失,无内漏,颈部人造血管旁路血流通畅,病人健康生存;另1例术后2个月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内膜撕裂口靠近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扩展近端锚定区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Dong ZH  Fu WG  Wang YQ  Guo DQ  Xu X  Chen B  Jiang JH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57-86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两种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近端锚定区<15mm的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和1例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DTAA患者和3例ADA患者行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EVR)治疗(联合治疗组),另6例ADA患者直接行EVR,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直接修复组)。结果10例患者都取得技术成功。DTAA病例动脉旁路术后无并发症,EVR术后并发脑梗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第12天死亡。9例ADA患者功能围手术期无与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直接修复组中2例术后早期出现头晕,静滴甘露醇4~5d后缓解。9例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期3~12个月(平均9个月),未发生神经系统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术后3个月CT证实所有病例原发破口封闭,胸主动脉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真腔扩大。结论处理胸主动脉EVR近端锚定区不足时,辅助性动脉旁路和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可以拓展EVR在DeBakeyⅢ型ADA和DTAA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腔内隔绝术或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8例。对4例近端支架固定区〈15mm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前行椎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1例,应用8mm人工血管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4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的患者直接行腔内隔绝手术。结果行血管旁路移植的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8例患者腔内隔绝手术操作顺利,隔绝术后3~8d出院,无住院死亡。出院前增强CT扫描无内漏发生。随访4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其中1例患者长期胸痛,经对症处理胸痛缓解;4例患者夹层内血栓机化良好,无内漏出现或夹层剥离的现象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扩大了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采用腔内治疗36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的腔内治疗均获成功。22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例结合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行主动脉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近心端结扎)后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内脏动脉及下肢动脉缺血逐渐恢复,无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结合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小切口的杂交手术等策略来延长锚定区,从而拓展了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范围,提高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0例主动脉弓部病变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4 ~71岁,平均年龄(54±14)岁.原发病包括主动脉夹层8例,胸主动脉瘤2例.行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7例,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同期(5例)或二期[5例,平均间隔(7±4)d]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弓病变.结果 全部手术取得技术成功.术后30 d死亡3例,1例死于脑干梗死,1例死于循环衰竭,1例死于主动脉气管瘘.术后发生Ⅱ型内漏1例.随访1 ~ 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4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其后每年复查CT,随访期间7例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除1例Ⅱ型内漏继续存在外,其余支架均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升主动脉-颈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术可用于治疗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疾病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解剖外旁路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10例患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4例和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6例。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5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例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3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植入覆膜支架。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1例发生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自动出院;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9例随访时间3~3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CTA示:覆膜支架无移位,1例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损害,减轻外科手术创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累及分支的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