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9例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5月-2006年5月,89例经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病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常见症状是头痛(54例,60.7%)、头晕(29例,32.6%)、步态异常(34例,38.2%)、听力损害(27例,30.3%)及面部疼痛(20例,22.5%)。主要体征是共济失调(38例,42.7%)、运动和感觉障碍(31例,34.8%)及脑神经损害(48例,53.9%)。多数病例MRI表现为等T1、T2信号并明显均一强化。结果 本组全切除65例(73.0%),次全切除23例(Okudera-KobayashiⅣ—Ⅴ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5%和1.1%。结论 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如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残留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d后以10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结果 HMGB1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STAT1、STAT3在短时间内(2h)活化,其中STAT3活化最为迅速,10min即可达到活化高峰。但HMGB1不能在短时间内(2h)诱导JAK2活化。结论 JAK/STAT途径可能参与了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6例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85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随访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UPDRS运动评分,在第5年仅DBS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同时DBS组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DBS疗效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6年 7月~ 1 998年 7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 1例 ,男 8例 ,女 3例 ,最小年龄 1 6岁 ,最大年龄 6 8岁 ,平均 48 6岁 ,颅脑外伤 6例 ,均为脑室贯通伤 ,4例钝器击伤、2例砸伤、脊髓开放伤 3例 ,2例钝器伤 ,1例摔伤 ,后颅凹肿瘤术后 3~ 6d并发脑脊髓液漏 ,诱发感染者 2例。本组病人均有脑脊液漏、高热 (39 5~ 41 5℃ )、寒战、血白细胞增高 (1 6× 1 0 9/L~ 2 0× 1 0 9/L)、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常规WBC :430 0~ 72 0 0个 / μl、潘迪氏试验 ( ~ ) ,蛋白( ~ ) ,经静滴和腰穿注入抗生素 ,感染未…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主诉:电击伤后昏迷1.5年。现病史:患者1年半前,电击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具体时间不详,被人发现后给予心肺复苏,后送至当地医院,给予生命体征支持,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营养,保留尿管及抗炎及神经营养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但仍持续昏迷。在1.5年的病程中,患者逐渐能够非自主睁闭眼,存在睡眠觉醒周期,逐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中细胞免疫紊乱的机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21.5万患者终因脓毒症而死亡。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巨噬细胞中的分布和释放。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培养 3d后以内毒素 (LPS)刺激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LPS刺激前后HMGB1的表达释放情况 ;分正常、4、8、12、2 4h时间点留取细胞培养上清 ,观察LPS刺激与HMGB1释放的时效关系。结果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胞核及胞浆内存在HMGB1蛋白表达 ,LPS刺激 10h使之明显增强 ,并分泌至胞外 ;LPS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释放 ,于 8~ 12h达峰值 (正常对照和 12h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 19.3 99± 1.488、5 9.5 61± 2 .991,P <0 .0 1) ,2 4h后减弱 (积分吸光度值为 2 6.10 4± 2 .671)。结论 HMGB1分布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及胞浆中 ,LPS可促进HMGB1缓慢释放于细胞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烫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0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伤组(n=32)、烫伤组(n=32)和丙酮酸乙酯(EP)液(3.23mg/ml)治疗组(n=32),后3组分别在伤后第1、3、5、7天活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HMGB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大鼠烫伤后1、3、5天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假伤组比较,烫伤后1、3天G1期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同时G2+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EP组,伤后第1天G,期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G2+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HMGB1对严重烫伤后脾淋巴细胞周期具有明显影响,参与了烧伤延迟复苏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根据肿瘤附着的游离缘部位分为外侧组(14例)和后方组(8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等。结果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是头痛、步态障碍、头晕、听力损害和面部疼痛,主要体征依次是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本组22例全切14例,大部切除8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8%(7/22),无病人死亡。外侧组手术采用颞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后方组手术采用枕部经小脑幕或经镰幕双侧、双枕半球间入路。结论手术治疗小脑膜游离缘脑膜瘤应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向及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选择入路;静脉(窦)闭塞时,需重视侧支引流静脉建立方式和部位。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中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稳态要求免疫系统能及时对抗原发生有效反应,并在抗原清除后迅速终止反应而恢复到原有状态,以便机体对新的抗原刺激再次发生免疫应答。许多研究证实,在维持免疫稳态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 apoptosis)发挥着关键作用〔1〕,尤其是在免疫应答终止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凋亡是正常机体细胞遭受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出现的自发性死亡过程,它同坏死的主要区别是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而不发生炎症反应。终止免疫应答的机制可分为两类:其一,因缺少有效抗原刺激和(或)免疫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