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烧伤治疗60余年,虽然烧伤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耐药菌形势日益严峻。从认识烧伤肠源性感染,到异体皮覆盖创面、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构成抵抗病原菌第1道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防止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烧伤免疫从宿主角度探讨机体抗菌消炎的内在机制,由此产生的中西药免疫调理策略,为抵抗病原菌筑起第2道免疫屏障。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对烧伤感染进行对症和对因治疗,使烧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今后还要探讨如何应用新技术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寻找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标志物,以及追踪烧伤感染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肺脏核因子-(?)B(NF-(?)B)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大鼠为模型模拟临床烫伤脓毒症,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脓毒症组、烫伤脓毒症 蛋白酶体抑制剂N-Acetyl-leucinyl-leucinyl-norleucinal(ALLN)组、烫伤脓毒症 NF-(?)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分析肺脏NF-(?)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脏TNF-α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肺组织NF-(?)B活性于伤后1h明显增强达到高峰(P<0.01),伤后2h仍保持较高的活化水平,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DTC可明显降低其在伤后1h和2h的活性(P<0.01),而ALLN可明显降低其在伤后1h的活性(P<0.01)。PDTC两种抑制剂均可明显降低伤后2h肺组织TNF-α产生,明显降低伤后2h和6h肺组织MPO的活力(P<0.01)。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降低烫伤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B的活性。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群MEFV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V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方法:收集57份中国人外周血全血标本,运用反向杂交的方法检测MEFV基因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结果:57份标本中正常野生型的有26份,发生突变的有31份,突变率为54.39%(31/57)。共发现9种突变类型,其中发生E148Q突变的有26例,突变率最高,为45.61%(26/57)。结论:中国人群MEFV基因有相当高的突变率,E148Q突变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人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基因,插入pc-DNA3载体中并检测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基因组中扩增出HMGBl基因,插入载体pe-DNA3中,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在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应用报告基因方法检测其对TNF-α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HMGBl序列正确,大小为648bp。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的HMGBl蛋白。下游基因TNF-α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在内毒素刺激后以先增加后降低的方式影响TNF-α的活性,且对从95-120长度的TNF-α报告基因活性影响最明显。结论HMGBl以先增加后降低的方式影响TNF-α基因的表达,且主要通过26个碱基大小的片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应用雷帕霉素(RPM)干预对肝脏内源性白介素10(IL10)表达和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烫伤对照组(n=5)、烫伤脓毒症组(n=30)和RPM处理组(n=10)。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肝组织IL10mRNA表达,并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血中IL10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与烫伤脓毒症组比较,RPM干预后0.5h肝组织中IL10mRNA表达和血中IL10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2h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伤前水平(P<0.05或P<0.01)。同时,RPM干预组肝功能酶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烫伤脓毒症早期应用RPM有助于保护IL10的内源性抗炎效应,从而减轻失控性炎症反应和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生物喋呤对烫伤脓毒症大鼠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喋呤BH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脓毒症中的生物学效应,阐明BH4对一氧化氮(NO)诱生的调控作用。方法: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烫伤对照组(n=10)、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n=40)和羟基嘧啶(DAHP)拮抗组(n=16)。无菌留取动物肝、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同时测定组织中BH4和NO的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动物肝、肺组织中GTP-CHI基因表达明显上调,BH4产生显著增加,iNOS mRNA表达和NO的水平亦明显升高,DAHP组GTP-CHI基因表达上调和BH4合成NO的产生亦明显下降。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BH4的合成,BH4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调控着iNOS所介导的NO大量生成,从而对金葡菌脓毒症的病理过程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细胞刺激剂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体外实验中不同细胞刺激剂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并对不同细胞刺激剂在Treg抑制活性发挥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脾脏CD4 CD25 Treg。采用植物凝集素(PHA,20 mg/L)、刀豆蛋白A(ConA,5 g/L)及固相包被抗CD3(1 mg/L)刺激Treg,观察刺激后24、48和72 h CTLA-4及Foxp3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果PHA刺激对小鼠Treg细胞表面CTLA-4及Foxp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而ConA表现出一过性的Treg活化作用,24 h CTLA-4表达明显上调(P<0.01),但随刺激时间延长作用减弱,48 h和72 h后其表达已接近未刺激前的范围,同时ConA未能明显诱导Foxp3表达(P>0.05);抗CD3可有效刺激Treg活化,在24、48和72 h CTLA-4及Foxp3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或P<0.01),其中以作用24 h和48 h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均<0.01)。结论抗CD3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刺激Treg活化并诱导其抑制性相关分子CTLA-4及Foxp3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CD4 CD25 Treg的免疫调节效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表明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内、外科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新型抗生素治疗、代谢支持及重要器官辅助性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 ,但是MODS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早期识别与诊断是防治该综合征的关键 ,弄清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 ,一氧化氮(NO)的过度产生可能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最后共同通路[1 ] ,而生物蝶呤 (biopterin) ,主要是四氢生物蝶呤 (BH4 )为一氧化氮合酶 (NOS)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