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经临床及内镜确诊有上消化道出血或曾有出血史的胃静脉曲张病例,男25例,女7倒,年龄5~72岁(平均51.2岁),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结果]32例病人接受共41例次组织胶注射术,5例活动性出血注射后即刻止血,18例术后复查胃镜,胃静脉曲张消失7例(39%),近期(6周)再出血7例次(17%),注射处溃疡2例,肺栓塞1例.[结论]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具有止血效果确切,针眼无渗血的优点,可作为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的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单独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或联合其他措施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单独应用APC或联合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喷洒组织胶或钛夹治疗各种病因的消化道出血.[结果]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共治疗了69例次,年龄3~80岁,平均53岁,其中消化性溃疡20例次,下消化道溃疡5例,恶性溃疡4例,炎症性病变14例次,息肉或原位癌切除术后出血7例,消化道血管病变19例次,无效止血3例,总的止血率达94.2%,除少数患者腹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单独应用APC或联合其他措施治疗消化道出血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本地区患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本研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复发与再感染,结果发现: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力0.55%和0.56%,Hp持续阴性仅有1.1%溃疡复发,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Hp无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6%(P<0.005)。结果证明,成人患Hp根除后对Hp再感染不易感,发展中国家Hp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Hp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Hp感染率地区。  相似文献   
4.
经过一天一夜的航程,哈雷终于从村落来到了距离大陆最近的岛屿——“奥美拉唑”岛。在下船之际。哈雷惊奇地发现了同村的艾琳。哈雷询问艾琳,她怎么也来到这里,是不是想寻找神秘药物岛的地图。艾琳被问得一头雾水,不过最终总算搞明白了哈雷的意思。她告诉哈雷,因为不满父母包办婚姻。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结果就上了这条船。  相似文献   
5.
内镜止血夹临床应用28例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钰桦  崔毅  李初俊 《新医学》2003,34(7):438-438
1引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症,内镜下直接止血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应用的有激光凝固法、电凝法、局部注射药物止血法、药物喷撒法及止血夹法等犤1~3犦。对于渗血或小量涌血,采用内镜下注射法或喷撒法,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而对于血管喷血或搏动性出血,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效果较差。近年来应用的内镜止血夹止血法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犤5犦。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的病例总结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2年5月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患者的内镜与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单发及多发大肠幼年性息肉和3例幼年性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者达85%。随访1~2年,60例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未见复发及癌变;3例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中1例合并腺瘤性息肉,另1例同时合并腺瘤性息肉及低分化腺癌。多发性息肉1例再发;幼年性息肉病3例中2例复发。结论:幼年性息肉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小,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有复发及癌变的潜在危险,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套扎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附6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对67例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套扎治疗。结果 67例71枚胃肠道宽基底或粗蒂隆起性病变均一次性套扎成功,15例同时加高频电切除;术后60例复查示49例隆起病变完全脱落消失(含已电凝切除者),9例部分脱落,2例未脱落;7例失访。1例同时加高频电切后并创面小动脉出血。治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81.7%(60/49)、15.0%(9/60)、3.3%(2/60)。结论 尼龙绳套扎法对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附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对49例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套扎,观察其疗效.结果:49例53枚消化道宽基底或粗蒂隆起性病变均一次性套扎成功,其中12例同时加行高频电凝切除;术后45例复查37例隆起性病变完全脱落消失(含已电凝切除者),7例部分脱落,1例未脱落;4例失访.1例同时加行高频电凝切除后并创面小动脉出血.治愈37例(82%)、有效7例(16%)、无效1例(2%).结论:尼龙绳套扎法对宽基底或粗蒂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国内近10年来公开报道的389例Dieulafoy病加以综合分析。结果389例患者男女之比为4.2:1,中位年龄45.7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大量呕血、黑便及休克。内镜检查确诊率为87.4%,病灶位于食管10例,胃322例,十二指肠43例,空肠11例,结肠3例。内镜治疗止血率为73.9%,各种治疗的总止血率为95.9%,死亡率4.1%。结论内镜是确诊和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及时、仔细检查是内镜诊断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嗝 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的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