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夹层(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部位分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和颅内段颈动脉夹层,颅外段CAD较颅内段CAD更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D致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为血栓栓塞,关于CAD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存在争议,影响CAD预后因素研究较多,本文就颅外段CAD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晕厥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点,对26例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晕厥性癫痫主要表现为突发晕厥,部分病人在晕厥前有心悸,大汗淋漓,部分面肌与口唇抽动,流泪等症状,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预后良好,晕厥性癫痫临床易与心脏疾患等相混淆,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以便及早治疗。方法对120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诊断为S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发病于50岁以上;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脑CT均表现为不同的白质疏松及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可有不同程度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结论 SAE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腔隙性卒中者,结合头颅CT白质疏松改变可考虑诊断本病,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以便及早治疗.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和头颅CT诊断为S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发病于50岁以上;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脑CT均表现为不同的白质疏松及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可有不同程度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结论 SAE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腔隙性卒中者,结合头颅CT白质疏松改变可考虑诊断本病,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和梗死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治疗血管痉挛才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关键所在。钙拮抗剂可防止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导致的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钙拮抗剂,对治疗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不合并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out dementia,n-PDD)与帕金森病合并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患者的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特征。方法对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163例受试者(58例PDD、64例n-PDD、41例对照)行经颅超声检测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回声、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 TV)宽度等指标,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Hoehn-Yahr(H-Y)分期等进行评估,分析黑质(SN)回声、第三脑室(TV)宽度与认知功能(MMSE、MoCA)的关系。结果 PDD组TV宽度、SN+率明显高于n-PDD组和对照组[TV宽度分别为(7.2±0.4)、(5.8±1.0)、(5.8±1.1),F=43.48,P0.001;SN+率分别为(87.93%,85.94%,9.76%),χ~2=83.251,P0.001];根据SN强回声阳性及阴性将PDD组分为SN+组和SN-组,SN+组年龄(t=2.16,P=0.0352)、Hoehn-Yahr分期(χ~2=7.628,P=0.0057)、NMSQ评分(t=2.37,P=0.0214)均明显高于SN-组。第三脑室宽度与各项临床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黑质强回声阳性与H-Y分期(r=0.249,P=0.010)、UPDRS-Ⅲ(r=0.279,P=0.004)、NMSQ(r=0.242,P=0.013)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程、MMSE、MoCA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TCS测量SN无法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而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对鉴别PD患者是否伴有痴呆有一定的帮助,并对PD患者是否进展为PDD起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所有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性别分开,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外及前、后循环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1)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居多(χ~2值分别为61.938、13.349、55.940,均P0.01);中青年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居多(χ~2值分别为131.505、7.298、100.911,均P0.01)。(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颅外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病变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χ~2值分别为54.799、161.370,均P0.01);女性患者颅内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5.328,P=0.021),而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狭窄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89,P=0.591)。(3)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减少(χ~2=20.090;χ~2=42.351,均P0.0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χ~2=40.311;χ~2=90.698,均P0.01),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077,P=0.001;χ~2=45.887,P0.01);女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6.434,P0.01),男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无变化趋势(χ~2=1.701,P=0.192),女性、男性前后循环动脉均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4.587,P=0.032;χ~2=35.156,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存在差异,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中青年患者主要为颅内动脉病变,老年患者主要为颅外动脉病变,女性老年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病变较多。认识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特征,将有助于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个体化的卒中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筛查颈动脉斑块的新型技术,三维超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三维超声结合各种新型算法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及其易损性。三维超声存在容积探头成本高、体积大影响探测角度等问题,尚未在中国广泛使用。文章综述了三维超声在评估易损斑块及斑块负荷方面的优势,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脊髓脱髓鞘病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脱髓鞘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观察其治疗后变化。方法 收集 1 5例 (男 4例、女 1 1例 )脊髓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 ,1 2例临床症状改善且脊髓病灶缩小 ,3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但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脊髓脱髓鞘病有如下特征 :(1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 )脊髓 MRI显示病灶呈多中心性 ,脊髓中央管扩张不明显 ,病灶呈斑片状强化或不强化 ;(3 )临床症状较重 ,但病灶相对较小 ;(4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 ( ) ;(5 )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6)头颅 MRI检查发现脑室旁或脑干病灶 ;(7)既往曾有视神经炎或脊髓炎史。对可疑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 ,应隔 3~ 6个月复查脊髓 MRI,注意病灶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