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患儿性别、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否为确诊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母婴ABO血型不相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01例,通过血清学3项试验诊断是否为ABO-HDN,并通过χ^2检验、分层χ^2检验、Bonferroni校正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1例病例中ABO-HDN确诊率为69.97%(1750/2501),其中女婴确诊率为74.18%(859/1158),高于男婴的66.34%(891/1343,P<0.001),分层χ^2检验中只有日龄<4d组男女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患儿血型A型确诊率(79.66%)高于B型(71.05%),包括母婴血型模式O-A(84.71%)高于O-B(76.46%),B-A(10.00%)高于A-B(1.23%);日龄<4d、4~7d和>7d3组患儿确诊率分别为82.08%、66.27%和46.86%,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日龄越小,确诊率越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和总胆红素水平是确诊ABO-HD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结论患儿日龄、母婴血型类型及总胆红素水平是确诊ABOHD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儿科患者的输血特征,筛选输血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的输血风险评估和安全用血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ECMO支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各血液成分输血情况与其疾病诊断、年龄、性别、血气指标、凝血指标、ECMO转机时间、临床结局等相互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ECMO支持患儿全程输血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非正态分布变量需经对数转换。结果 63例V-A ECMO患儿系心脏原因47例(74.60%)、呼吸原因12例(19.00%)、体外心肺复苏(ECPR)4例(6.30%)。63例患儿中ECMO期间输血57例,输血率90.5%。ECMO期间患儿全程平均输注红细胞1.00(0.60,4.00)U,全程平均输注血浆80.00(0,190.00)mL,全程平均输注血小板0(0,10.00)U。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提示,lg(全程血浆+1)和lg(全程血小板+1)为lg(全程红细胞+1)输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行换血治疗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94例换血治疗患儿,均是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其中ABO溶血病28例(29.8%),颅内出血和头皮血肿14...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主侧不合交叉配血的原因及探讨其输血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8-2019年发现的77例儿童主侧不合交叉配血病例,对其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例主侧不合交叉配血中,血型不符者占7.8%(6/77),其中亚型占66.7%(4/6),造血干细胞占33.3%(2/6);检测出不规则抗体者占92.2%(71/77),其中同种抗体占81.7%(58/71),自身抗体占18.3%(13/71);抗-M、Rh血型系统抗体、其他血型系统抗体、Rh血型+其他血型系统抗体、其余未鉴定出的特异性抗体分别占同种抗体的37.9%(22/58)、53.4%(31/58)、3.4%(2/58)、1.7%(1/58)、3.5%(2/58)。主侧不合交叉配血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比例最高,占45.5%。结论儿童主侧不合交叉配血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规则抗体,其中主要是Rh血型系统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病因主要是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2016年输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各输血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5—2016年共计成分输血37 652人(86 175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3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其中发热83.08%(275/331),过敏14.80%(49/331),发热合并过敏0.30%(1/331),其他1.81%(6/331);常用输血成分中,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15/13 320),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9%(185/18 776),洗涤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5%(3/1 329),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28/4 217),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儿童年龄、原发性疾病、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其中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目前常规应用于国内大部分医院血库的输血前试验。同时,凝聚胺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IgG抗体效价过低时,会有漏检现象。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漏检IgG抗-A(B)的情况鲜有报道。本科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漏检IgG抗-A 1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2d,因黄疸、贫血入住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h新生儿溶血病(Rh-HDFN)血清学试验和临床检验结果及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治和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5-2018年该院明确诊断的41例Rh-HDFN新生儿,系统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抗-D组,非抗-D单个抗体组(抗-E/c组),联合抗体组(抗-Ec组)。结果90.24%(37/41)的患儿血清直抗试验阳性2+或以上,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全部阳性;抗-D组、抗-E/c组、抗-Ec组分别占病例的43.90%(19/41)、34.15%(14/41)、21.95%(9/41),其中各组中男女、日龄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峰值水平抗-E/c组和抗-Ec组高于抗-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组中,换血组患儿日龄和胆红素峰值较非输血换血组和输血组高,换血组和输血组血红蛋白水平较非输血换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10)。结论通过研究加深对Rh-HDFN的认识,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对产妇的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查,有利于Rh-HDFN的及时诊治,减少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