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探论如何控制剖宫产率,方法统计我院1980-1999年20年间每年分娩人粗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抽样选取1986年与1999年两年剖宫产病历,对比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80年代后分娩人数逐年下降而剖宫产率逐渐增高,1999年剖宫产率最高达52%,主要剖宫产指征由过去的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变为现在的要求剖宫产及巨大儿。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KP-1在SH-SY5Y神经母细胞瘤中的抗凋亡。方法建立稳定表达MKP-1的SH-SY5Y细胞,用H2O2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比较分析MKP-1的表达对JNK和p38磷酸化的调节。结果①H2O2诱导SH-SY5Y细胞表达MKP-1,同时导致JNK和p38的去磷酸化;②在稳定表达MKP-1的SH-SY5Y细胞中,MKP-1可以抑制JNK和p38的磷酸化。③稳定表达MKP-1的SH-SY5Y细胞抵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比对照细胞提高了1倍左右。结论MKP-1对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提示MKP-1作为调节ERK、JNK和p38蛋白激酶信号途径的重要分子,可能对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结扎术在日常所采用的各种避孕方法中仍不失其占主导地位 ,然而临床医疗实践中又常常遇到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各类并发症 ,术后经常腹痛就是其中的一种症状 ,为寻求更加有效的诊治效果 ,我们从来诊的病人中抽查了部分病例进行腹腔镜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为临床提供了正确治疗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已实施输卵管结扎术后的病人 ,都以绝育手术后经常腹痛为主诉者。共 2 3例 ,其中在县级医院施行绝育术者 12例 ,乡镇医院施行绝育术者 6例 ,市级医院施行绝育术者 5例 ,均为腹部耻上 6cm ,腹中线…  相似文献   
4.
羊水过少是引起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如适时诊断和处理 ,可明显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本文对我院近 3年收治的5 1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1995年 10月~ 1997年 10月在我院分娩总人数144 2人 ,产后诊断羊水过少 6 0例 ,选出资料完整的 5 1例 ,其中剖腹产 46例、阴道分娩 5例 ,患妊高症 1例 ,过期妊娠 5例 ,年龄 2 2岁~ 37岁 ,孕周 39周~ 42 2 周。1.2 判断方法 产后诊断羊水过少二种方法 :阴道分娩者破膜后目测估算羊水总量 ,剖腹产者术中于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超监测下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1月~2011年10月,将在我院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孕妇583人,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无痛人流293人为观察组,无B超监测传统无痛人流290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流不全及漏吸、子宫穿孔、宫腔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B超监测下无痛人流术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完全流产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监测下无痛人流能直观、动态观察手术情况,引导手术器械的操作,预防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初步探讨HR-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6185例进行妇科检查、官颈HR-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 3.0软件双次录入、审核数据后,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89%.城区、近郊、远郊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34%、10.51%和9.51%(P>0.05);本市、外地户籍妇女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9.53%和11.30%(P<0.05).(2)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25-44岁年龄段妇女的HR-HPV感染率稳定在10%左右,30~34岁者HR-HPV感染牢最高,为11.21%;44岁以上则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50-54岁降至最低(7.78%).(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配偶性伴侣数>1个者、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其感染HR-HPV的町能性大.(4)感染HR-HPV人群的官颈上皮内瘤变(CIN)患病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分别为29.76%、3.32%,P<0.01).结论 (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9%,在地域分布上无差异.(2)北京地区HR-HPV感染的危险人群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配偶多个性伴侣者、外地户籍及文化程度较高者.(3)HR-HPV感染是发牛CIN及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但HR-HPV感染并不等于一定发生CIN和宫颈癌;应时HRR-HPV感染者定期随访以了解其感染及宫颈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掌握我地区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并探讨与子宫肌瘤患病有关的因素。方法:2007年1月一2012年1月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8261例妇女,均填写统一的妇女病普查体检表,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以及阴道B超检查。结果:8261例调查对象中子宫肌瘤患病率为8.11%(670例),呈逐年增高趋势。不同年龄段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年龄段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最高(13.50%)。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次组调查对象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次增加呈增高趋势。生殖道炎症、安置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均与子宫肌瘤患病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患病率与年龄、职业、孕次、生殖道炎症、口服避孕药及放置节育器均有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现状及心理保健需求。方法:2012年1月~6月随机抽查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224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等,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需求进行调查,抑郁症状诊断标准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袁(pHQ-9)。结果:224名调查妇女中有抑郁症状78人(占34.8%)。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痛经程度、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分(P〈0.01)。89人(39.7%)表示不关注自身心理保健。156人(69.6%)通过电视节目或收音机了解相关知识,138人(61.6%)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知识。结论: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除与自身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受社会支持、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降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崇文区2001年~2005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产科医院近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对产科医院2001~2005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登记,将出生缺陷登记的各项内容与病历有关内容进行核对,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生缺陷的流行特征。结果本次监测围产儿数6699例,其中出生缺陷共81例,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0·91/万,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经χ2检验各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分布差异性(P<0·001),各季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出生缺陷的类型与转归、诊断依据、确诊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转归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主要先天性畸形诊断手册”为准,前3位的畸形类别分别为多指并指等肢体畸形(19例)、先天性心脏病(15例)、唇腭裂(9例)。结论为了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应该做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婚前和孕前保健意识;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加强产前诊断水平和遗传优生咨询服务;强化育龄妇女的医疗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0.
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崇文区女性人群中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崇文地区人群为基础进行1∶3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统一调查表对42例病人和126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在EpiData下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1·0软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部分可疑危险因素组间比较,绝经年龄、糖尿病、累积吸烟年龄、被动吸烟、单侧卵巢切除、恶性肿瘤家族史及最近接受妇科检查的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的发生与产次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正在或曾用激素,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等因素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P<0·05);卵巢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结婚次数、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结论: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使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减少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