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1年与2017年南京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为IHD的饮食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7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南京市死因监测和2017全球疾病负担(GBD)资料,采用GBD团队提供的Excel插件程序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算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和寿命损失。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017年,南京市因豆类摄入不足导致IHD的死亡例数占IHD总死亡例数的13.73%,较2011年(12.44%)增长了10.37%。2017年南京市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IHD死亡例数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别为645例、8116人年,较2011年(449例、6610人年)分别上升43.65%、22.78%;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由2011年的11.05/10万、155.72/10万下降至2017年的8.86/10万、118.66/10万,下降率分别为19.82%、23.80%。2017年,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的IHD死亡使期望寿命损失0.17岁,男性、女性分别损失0.13、0.21岁;与2011年相比,2017年男性、女性及总人群归因于豆类摄入不足的期望寿命损失均上升。结论豆类摄入不足已成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死亡和期望寿命的饮食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倡导合理膳食,增加居民豆类摄入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户籍居民2007—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其流行趋势,为政府制定恶性肿瘤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南京市2007—2013年全部户籍人口死亡资料,描述死因构成和顺位,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3年,南京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82.96/10万(178.80/10万~186.78/10万),其中胰腺癌(EAPC=5.93%)、肠癌(EAPC=3.28%)和肺癌(EAPC=2.09%)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而胃癌(EAPC=-2.95%)、肝癌(EAPC=-2.28%)的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南京市户籍人口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保持稳定,但不同癌肿的构成有变化。在重视各种癌症防制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胰腺癌、肠癌和肺癌等死亡率逐年升高的癌肿的防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抑郁症状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10年9—10月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学校2 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2 118名中学生中,具有1、2、3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分别为21.6%、6.0%、4.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4%、13.4%、3.3%;高中生、有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无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健康危险行为项数的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8.9,P<0.05),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14.8%。结论健康危险行为是罹患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城区居民以家庭人均收入为指标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8—9月对南京市4个城区的年满35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9 44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局变量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2型糖尿病,解释性变量为家庭人均收入(三等分)。结果南京市城区居民中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2%(95%CI=7.59%~8.80%),存在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但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调整后,家庭人均收入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低收入相比,中、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5%(OR=1.35,95%CI=1.06~1.74)和58%(OR=1.58,95%CI=1.23~2.02);年龄越大、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结论家庭人均收入与南京市城区居民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的流行病学联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以社区抗高血压治疗的前瞻性随访队列为基础,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对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南京市慢性病防治体系,以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嘱和患者自身需求,将其分为暴露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和非暴露组(常规治疗),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并检测其血压、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等,队列随访至2012年12月底。结果: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别有390例和39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治疗时间为2.17年。两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4.9%和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分别为6例和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酸和空腹血糖在随访结束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具有和常规治疗药物类似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对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血尿酸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抽取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26例,健康对照414人;并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调查对象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 高血压病例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粗分及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例组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17.9%,11.5%)均高于对照组(9.5%,4.3%),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焦虑均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677,95%C/:1.013~2.776;OR=2.451,95%CI:1.228~4.894).抑郁和焦虑两者之间存在联合作用(OR=5.238,95%C/:2.356~11.664),但无交互作用.结论 高血压与抑郁和焦虑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已经确诊的COPD患者81例和正常对照者73人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治疗稳定期抽取空腹静脉血和动脉血,对照者于体检日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CRP、CK-MB或动脉血氧分压。结果 稳定期COPD病人的血清CRP和CK-MB平均值分别为(7.18±5.62)、(10.92±5.33)mg/L,对照组分别为(3.00±0.91)、(3.11±1.46)mg/L,稳定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而处于急性期时,CRP和CK-MB浓度都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1.22±24.53)、(30.06±16.68)mg/L;当COPD患者的病情由急性发作经治疗而趋于稳定时,PaO2上升。在COPD急性发作期,CK-MB与CRP之间存在正相关,而PaO2与CRP、CK-MB与Pa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CRP和CK-MB是COPD病人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在临床上可用来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社区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招募自愿参与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收集基本信息和自我效能得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糖尿病患者345例,完成6次小组活动的325例,应答率94.2%;干预后,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总分较活动前分别提高(0.89±1.81)、(0.92±1.75)、(5.51±1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5、9.06、9.39,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自费方式支出医疗费用、对小组活动总体评价、内容评价非常满意均是自我效能得分增加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3 376例。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9.5%,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8.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3种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健康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负关联(OR=0.778,95%CI 0.626~0.966),而甜食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正关联(OR=1.316,95%CI 1.064~1.62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