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探索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研究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重要课题之一。鼠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所用的方法有关节内手术、关节内注射、关节外手术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本文就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应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诫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术后部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17分法评定标准,随访3-23月。结果:该方法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同时该 广,技术简捷,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文章结果还显示了脊髓损害的性质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19例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炎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剧烈腰痛即感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能自行翻身,切口无感染,抗生素治疗6~8周。随访5~53个月,病变间隙术后3~6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无腰痛后遗症。结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利于脊柱融合,减少惠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17例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结橱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7例,平均31岁。其中C1~2 4例,C2~3 3例,C2-5 5例,C5-6 3例,C6~7 1例,C7T1 1例。一期清除结核病灶,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应用Orion内固定4例,Zephir 4例,Codman3例;Slim-loc 2例,Apofix 1例,枕颈融合1例。2例C1-2经颈前路病灶清除后未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结核病灶层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单节段截骨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脊柱侧后凸畸形(congenital kyphoscoliosis,CK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9例椎体形成不良型CKS患者,平均19.2岁,其中9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10例行全椎体截除术(vertebra cloumn resection,VCR)。对比观察手术情况、影像学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02.1±43.2) min,术中出血(589.5±151.5) ml,平均融合节段6.0±1.5;术后侧凸角矫正率(79.7±9.2)%,局部后凸角矫正率(81.1±21.9)%,颈7垂线-骶骨中线距离(vertical line between the 7th vertebra and central sacra,C7-CSL)矫正率(82.7±12.5)%。上述指标在PSO组和V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局部后凸角VCR组62.2°±21.0°明显大于PSO组22.7°±22.0°,t=4.009,P=0.001。经过平均4.2年随访,所有患者脊柱侧凸角、局部后凸角及冠状面偏移未见明显进展,VAS改善(85.9±15.9)%,ASIA分级3例D均恢复至E。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1%,1例硬脊膜损伤,2例单侧下肢麻木,1例慢性腰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移位、内植入断裂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CKS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其中VCR术应用于脊柱矢状面矫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用前路椎管减压、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40例,年龄17~62岁。受伤部位:T_(12)5例、L_1 16例、L_2 13例、L_3 6例。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神经功能:除5例Franel A级和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其中由A级到B级2例;B级到C级7例,B级到D级12例;C级到D级5例,C级到E级3例;D级到E级4例。36例伤椎接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为椎体的42.8%,术后平均为90.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4°,术后平均为14.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无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可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前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短暂吞咽困难外,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9~18个月,平均12.5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精确的操作技术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评价不同力致伤的小鼠Allen'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动物参考.方法:将171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实验组(153只),实验组按打击重量及高度分为A组(1 g×2.5 cm,18只),B组(2 g×2.5 cm,45只),C组(3 g×2.5 cm,45只),D组(3 g×5 cm,45只).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实验组显露脊髓后采用改良Allen法致伤.伤后行运动功能BM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电生理测定及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除A组外,实验组打击后运动功能损伤均明显,但后期都有不同程度恢复,B组2周后BM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恢复最差.死亡率最高:C组死亡率低.恢复不完全.B、C、D组在损伤后3 d内出现MEP-N1峰潜期延长,之后逐渐降低;B组1周后MEP已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D组8周时MEP仍显著延长.病理切片也表现出相应改变.结论:小鼠SCI打击模型为一合理SCI模型,为SCI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成功应用股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的基础上,研制出胜骨髓内分叉固定器,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胫骨有关解剖学测量,为设计及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日后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基础。方法:取成人湿胫骨10根及干燥胫骨10根,进行胫骨形态解剖结构研究,测量其长度,松质骨区和非松质骨区的范围,髓腔大小,峡部范围及大小等。另取36根成人胫骨湿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9根胫骨,每根胫骨人为造成中下1/3交界处横行骨折。第一组胫骨骨折标本用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固定,导钉直径8mm,固定外直径2.4mm;第二组用双矩形弹性髓内钉固定,钉宽度8mm;第三级用两根Ender针固定,钉直径4mm;第四组用梅花钉固定,钉直径8mm。固定后,胫骨与内固定器构筑成一个整体,在WD-10电子万能试验机和T-9型旋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弯曲实验和轴向拉伸试验,每组每项实验标本均为3个,记录测得的数据,采用美国SASDATA软件在微机上将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胫骨形态学研究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适合胫骨髓腔内固定。扭转实验结果表明: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的抗扭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扭强度大小依次为:胫骨型髓内分叉固定器、矩形钉、Ender钉、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